
這是自2009年起,山西省政府連續12年將1號文件鎖定安全生產。在傳承往年經驗的基礎上,今年山西更加強調精細化治理,要求嚴格落實責任,完善制度,全面提升應急管理水平。
——在責任落實方面,《通知》從強化黨政領導責任、壓實部門監管責任、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三個層次,提出了落實安全責任的總體要求和措施。
黨政領導責任方面,要求嚴格落實黨委常委分管安全生產工作規定,對市縣黨委、政府召開關于部署安全生產工作的會議有明確要求,分別每季度、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分析研判形勢,解決突出問題。按照本行政區域產業結構、地區生產總值和監管企業數量,配足配強安全生產監管人員。
壓實部門責任方面,要求部門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解決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突出問題。同時要求建立本行業領域“一臺賬四清單”,安全監管臺賬和問題整改清單、掛牌督辦清單、追責問責清單和聯合懲戒清單,落實部門監管責任。
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方面,在2019年研究制定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的基礎上,今年要求建立完善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法律追究工作機制,并制定出臺重點行業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制規定,要求企業開展“反三違”行動,做到主體責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訓、安全管理、應急救援“五到位”,多種舉措倒逼企業落實責任。
——在源頭管控方面,《通知》堅持超前防范,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
健全完善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和論證機制方面,對城鄉規劃、化工園區、重大工程項目都要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和論證。嚴格執行安全設施“三同時”和安全生產許可制度,嚴把安全生產準入門檻。
加強風險監測方面,建立重大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完善自然災害各災種監測預警制度,規范監測預警活動。修訂預警信息發布辦法,暢通發布途徑,做到精準預警。
健全雙重預防機制方面,落實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措施,科學編制風險分布圖、風險清單臺賬和風險動態數據庫,落實風險管控措施。
提升災害防治能力方面,要求有序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建設。結合季節特點,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專項治理。加強災情管理、災后重建和災害事故救助工作。
——在制度建設方面,《通知》聚焦應急管理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健全應急管理“五大體系”“十項機制”。
應急預案方面,修訂完善省級總體預案、專項預案和部門預案,配套制定應急響應手冊和行動方案也明確列入通知,要求省17個專項指揮部年內都要組織一次實戰化應急演練。出臺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專業隊伍與志愿者隊伍共訓共練共演和比武競賽制度,制定區域應急救援物資保障中心和區域航空救援基地建設規劃并推動實施。
有效應對突發事件這部分作為新增加的內容進行列入。明確要求各級政府及其總指揮部、專項指揮部辦公室都要建立完善并嚴格落實24小時領導在崗帶班制度、應急值班制度、重大節日和重要時段每日調度制度,突發事件信息報送制度。建立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確保響應及時、指揮科學、處置有效。
——在行業治理方面,今年繼續深化專項整治,各行業實施精準治理。
煤礦強化瓦斯災害防治,深入推進“三區聯動立體式”瓦斯抽采,對突出礦井大力實施區域和局部“兩個四位一體”綜合防突措施,做到抽采達標。深化煤礦防治水“三區”管理,突出抓好探查和疏放兩個環節整治,做到先治后采。省級組建10個煤礦督查檢查組,持續開展督查檢查。
危險化學品領域深入組織開展危化品本質安全三年提升行動,對“兩重點一重大”危化建設項目實行聯合審批。同時要求實現兩個“100%”,重大危險源在線監測監控率達到100%。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危險化學品生產裝置自動化控制系統裝備和使用率達到100%,年底前未實現自動化控制或未投入使用的,一律停產整頓。
交通運輸領域繼續推進“兩客一危”重點營運車輛全部加裝智能視頻監控報警系統。對高速公路危化品車輛易聚集服務區設置專用停車區,采取限控疏導和24小時專人值守措施。
非煤礦山領域持續推進地下礦山采空區安全隱患治理,完成130座治理工作任務。組織開展開采作業與設計不符專項整治,繼續深化非煤礦山專家“會診”,完成尾礦庫在線監測省市縣企四級聯網,提升尾礦庫監測預警能力。
消防領域重點突出商業綜合體、高層地下建筑、文博單位、危化品企業、“多合一”和城鄉接合部等高風險場所領域分類治理,集中開展打通“生命通道”治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