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央、省委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重要決策部署。面對突如其來的大考,河南省各地如何落實中央、省委重大決策部署?都做了哪些工作?獲得了什么好的經驗和做法?工作中又有怎樣的感悟?對此, 大河網絡傳媒集團推出“奮戰2020·市委書記專訪”系列報道,看各地如何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經濟,為人民書寫好這份特殊的答卷。
首期我們專訪到的是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
大河網訊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三門峽把疫情防控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十六字’總要求,按照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持系統論,打好組合拳,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全面發動人民群眾,有力確保了全市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確保戰疫戰貧都要贏。”3月6日上午,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在接受大河網專訪時這樣說道。
三門峽是河南省首個確診、疑似病例“雙清零”的省轄市。截至3月5日,三門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開工358家,應復盡復率達到100%。面對疫情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影響,三門峽多措并舉,將受疫情影響可能返貧的人口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外出務工群眾實現當地就業占比達到七成以上。
面對突如其來的大考,三門峽是如何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在疫情期間作出的“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重要決策部署,如何交出這份步步靠前、卓有成效的答卷的呢?
疫情防控 突出一個“快”
“在疫情防控前期,我們重點把握了果斷抉擇、果敢出手的原則。”劉南昌表示,這次疫情是對各級黨委政府的重大考驗,是對平時基礎工作的大考,也是對各級領導者能夠擔當、敢于擔當的大考。
1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之后,三門峽市委連夜召開常委會,果斷啟動應急預案。從1月21日起,全市逐步設立了5000多個卡點,從城市到鄉村全面建立了群防群控體系,對人員流動多的小區、村鎮和道路出入口等地全面實施了管控,所有卡點都成立了以黨員為骨干、志愿者為基礎的防控隊伍。到1月25號,全市所有的街道社區就實現了封閉管理,第一時間切斷了傳染源,爭取了寶貴的時間。1月31號,三門峽市沒有新增確診病例,2月27日實現確診、疑似病例“雙清零”。
三門峽成為全省首個實現城市封閉化管理的省轄市。“當時為了做這個決定,也是一晚上沒有睡覺。”劉南昌坦言。
作為疫情防控中的科技亮點,三門峽市還充分運用了智慧城市取得的成果,結合大數據分析,建立了健康出行管理制度。在“線上三門峽”App開發“檢測點管理”等7個子平臺,檢測點管理人員實時錄入、連續統計人員進出情況,村(社區)管理人員及時掌握重點人員信息、上報防控措施和存在問題,防控指揮員隨時掌握總體情況、發展趨勢,構建線上“指揮系統+基層組織+網格長+全體居民+應急處置”管控格局,實現了疫情防控信息化、智能化、精準化。
劉南昌表示,本次疫情防控還把切實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有效地引導人民群眾配合防控工作,切實解決群眾遇到的生活困難,建立心理疏導隊伍,消除群眾的心理焦慮。
復工復產 重在一個“早”
統籌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是一環扣一環的工作,三門峽市前期的防控部署得當有力,也為復工復產工作的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劉南昌說,早在2月2號,三門峽市委就提出要同時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分別從統籌力量、強化組織、改革管理等方面做了系統的安排,對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項目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2月21日、22日、26日,市委接連出臺《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條措施》《關于全市基層黨組織、群眾自治組織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十條措施》《關于領導干部下沉一線服務重點工作的十條措施》,明確逐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工作秩序。同時及時調整重心,將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調整為推進復工復產暨疫情防控指揮部,人員不變、力量不減,工作重點轉到保防控、保開工、保暢通、保運轉上來。
“疫情防控形勢下,如何有序復工復產?資金、原材料、市場、勞務等問題都需要一個個化解,這些都需要依靠改革。”劉南昌告訴記者,三門峽在特殊時期推出強力“優服務”舉措,切實為復工復產營造良好環境。首先是突出簡化審批,省市縣重點項目和其他符合國家產業政策項目的審批一律實行“容缺后補”和承諾制,承諾內容主要包括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行業領域強制性規定,嚴格履行疫情防控責任等,并承諾在合理時限內完善相關文件和手續,將履行承諾情況納入誠信建設體系。同時突出跟蹤服務,堅持領導干部下沉一線跟蹤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市級領導帶頭領包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縣級干部、科級干部下沉企業、項目,擔任首席服務員,機關干部下沉到企業一線,“一對一”送政策上門,“面對面”提供個性化服務,一企一策、一項目一策提供精準幫扶。
到3月5日,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已開工358家,除不符合安全、環保要求的企業外,應復盡復率達到100%;31個省重點項目已開復工26個,開復工率83.9%。
脫貧攻堅 確保一個“實”
2019年三門峽市脫貧攻堅工作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全年實現2.6萬人脫貧、203個貧困村退出、盧氏縣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由2.22%降至0.63%。
談到脫貧攻堅工作的具體數據,劉南昌如數家珍,“比如說,一畝花椒掛果的話,大概收入在4500~1萬元,一畝連翹的收入在3000~7000元,確保一戶有一兩畝這些林果的話,貧困戶的收入就有了保障”。
劉南昌表示,三門峽市根據地域特點,重點發展豫西特色的連翹等中藥材和花椒、煙葉等增收比較明顯的特色扶貧項目。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不能有任何松懈情緒,加之今年疫情防控對貧困群眾外出務工造成很大影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脫貧攻堅的難度。今年三門峽將聚焦10231人的未脫貧人口和5個貧困村的脫貧攻堅工作,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對貧困戶外出務工人員建立臺賬,一戶一檔一策,鼓勵轄區企業優先使用,精準用力、持續增收,確保戰疫戰貧都要贏。
截至3月5日,全市外出務工群眾實現當地就業占比達到七成以上,總就業人數達到15.4萬人,其中貧困人口就業6.8萬人,僅盧氏縣外出務工人數就達到了61%。(文字:聶磊 張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