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何正權 李鑫 通訊員 姜烽烜
“假冒的信陽毛尖今年很難流入市場,對信陽茶來說,是一個好消息。”3月6日,信陽市浉河區穩臻茶坊負責人周子月向記者說道。在疫情籠罩之下,信陽各界對信陽春茶生產的擔憂甚囂塵上。但是對于不少企業和茶農來說,疫情也在倒逼他們尋求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產品結構、銷售模式在疫情之中乃至未來還能延續多久?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收益?這些問題,茶農、茶企、政府都在思考和探索。
從采摘環節著手向消費者示好
浉河區浉河港鎮白云村的茶園 資料圖 豫視頻航拍
浉河區浉河港鎮白云村的茶園 資料圖 豫視頻航拍
董家河鎮車云山村的茶山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信陽是中國緯度最高的茶區之一,信陽毛尖的開采時間較晚,而且能夠采摘的有效時間,也僅有短暫的30天左右。但是,信陽毛尖的價格,在中國的綠茶中并不低。
時間差、價格差的存在,其他產區的綠茶冒充信陽毛尖就有利可圖。2019年信陽春茶開采初期的3月27日,信陽市市場監管局、林業和茶產業局宣布在全市部署開展為期一百天的春茶市場整治“百日行動”。這項行動的重點工作之一,便是對信陽市行政區域外的茶葉冒充信陽毛尖春茶或收購信陽市行政區域外的鮮葉加工冒充信陽毛尖春茶的銷售行為進行打擊。
穩臻茶坊負責人周子月分析,2020年,假冒信陽毛尖難以流入信陽。
周子月對假冒信陽毛尖難以流入市場的判斷,依據是當前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人員的流動和貨物的流動受限,即使有利可圖,假冒信陽毛尖流入信陽的通道也不會像往年一樣暢通。
周子月告訴記者,假冒信陽毛尖的存在,曾經嚴重影響了消費者對信陽毛尖的消費信心,這也令信陽眾多茶企、茶農、茶商頭痛。
“今年買到假茶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周子月說。
更令周子月對今年信陽毛尖的銷售形勢感到樂觀的一個情況是:更多的茶農和茶企,愿意生產更多價格適中的茶葉。
采茶工正在手工采茶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采茶工采到的鮮葉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鮮葉正在攤晾等待加工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炒茶師傅正在手工炒茶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據媒體報道,多年來,不少企業和茶農,在生產環節上,追求原料的小和嫩,部分高端信陽毛尖僅用芽頭加工,其成本高企,導致價格一路飛漲。“今年我們和村里的茶農和生產大戶都溝通了,大家也表示,生產更多一芽一葉、一芽多葉的信陽毛尖,這樣的茶,價格適中,能夠面向更多的消費者。”周子月說,這一改變,也是對采茶工短缺的一種適應。“采摘芽頭費時費力,而且量很少,采摘一芽一葉、一芽多葉,采茶工就能采到更多的鮮葉,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保證采茶的數量不減少。”周子月說。
以芽頭為主的沖泡后的信陽毛尖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信陽市林茶局局長肖國平也表示,政府也在積極引導茶企、茶農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生產紅茶、白茶、黃茶及香茶等茶類,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浉河區則明確提出,引導茶農一芽多葉采摘和機采生產,提高工效、減少用工。
線上銷售,信陽市的市縣兩級政府都在積極提倡。浉河區林茶局對該區茶企、合作社的一封信中倡議:創新營銷方式,充分利用電子商務推廣線上交易,探索直播賣茶,與消費者之間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做到“零見面”交易。
德茗茶業負責人邱德軍告訴記者,早在一周前,根據當前的疫情,他就與本地一位網絡紅人進行了接洽,并策劃了直播賣貨的方案。
資金、防控物資政府統籌協調
3月9日,浉河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招工公告,以官方的名義,面向社會招募9.71萬名采茶工。由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身體健康且持有當地《河南省新冠肺炎健康申報證明》(本省新冠肺炎一類、二類縣市來人需持證,三類縣市無需持證;外省需持證)的人士,均可報名。
2017年4月,大河報豫直播平臺上線之際,在浉河港鎮進行公益直播,幫助茶農賣茶 資料圖 姜烽烜 攝
浉河區林茶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除了幫助茶農、茶企解決采茶工的問題,在資金、銷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政府也在積極探討解決方法。“鼓勵茶企開展線上銷售,積極對接本地電商產業園以及電商、短視頻、微商等平臺,拓展銷售銷售渠道,增加銷售收入。”浉河區林茶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浉河區還協調人社、金融、衛健委等各涉茶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同心協力,統籌口罩、消毒水、醫用酒精等防疫物資,為春茶生產保障物資供應,實現浉河區春茶生產平穩有序進行,確保茶產業增產增收。
浉河港鎮茶農肖世兵告訴記者,浉河港鎮政府已經統計了他所需的采茶工人數、防控物資數量。“我今年需要60個采茶工,口罩的需求量比較大,體溫槍也需要,這些物資我自己很難買到,政府已經承諾幫忙解決。”肖世兵說。
周子月告訴記者,浉河區鼓勵大的茶葉企業和合作社,對茶農的鮮葉應收盡收,從而保證茶農的收益。“茶葉庫存會比往年多,資金壓力相對也會比較大,但是政府已經協調了金融機構,給了我們更多融資渠道。”周子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