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河網訊 3月9日,是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鄭大五附院“90后”男護士程江浩在武漢市第四醫院的第43天。晚上8點下班,交接班、脫防護用品、做好消毒,返回酒店已經10點多了,這個時候他才吃上晚飯。3月10日,他又要值一個夜班。
雖然每天的工作時間不同,三餐時間不定,程江浩卻一點也沒覺得苦,他說,這是他人生中最寶貴的一段經歷。
下夜班不休息 他無縫切換報名馳援武漢
今年24歲的程江浩是鄭大五附院派出的醫療隊員中年齡最小的,但是馳援武漢,他一點都沒有猶豫。“我家里有姐姐可以照顧父母,我沒結婚、沒孩子,支援武漢也少了顧慮。”
當時是大年初一,剛剛值完農歷新年夜班的程江浩接到醫院通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醫院要緊急抽調醫療隊去支援武漢。他第一時間報了名。也給父母打了電話,父母雖然擔心,但是還是支持他的決定。
程江浩說,“媽媽因為擔心不太想讓我去,但是我爸挺支持我的,他說畢竟選擇了這個行業,關鍵時刻,就不能退縮。”
爸爸的支持給了他動力。顧不上休息,經過一天的開會學習,1月26日(大年初二),他就隨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出發,奔赴武漢。
是親人也是朋友 他學武漢話與患者交流
發藥、喂飯、清理垃圾……在武漢市第四醫院的隔離病房,程江浩每值一個班要堅守4個小時,加上事前各項防護準備和工作結束后的消殺程序,需要七八個小時。
“第一次進隔離病房印象很深,進去不久霧氣就已經遮擋了護目鏡,大概半個小時左右,防護服里面的衣服就已經全部濕透了,感覺有點兒悶氣,工作難度比較大,以前沒有經歷過這樣的情況。”程江浩說,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非常適應這種工作狀態了。
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除了治療,對患者做好心理護理也很重要。程江浩說,“我喜歡聽武漢話,親切暖心。我就嘗試著跟患者學武漢話,把他們當親人,和他們交朋友,運用各種輔助的心理治療模式和方法,制定心理干預,讓他們減輕因疾病造成的心理壓力。”
病區里面有一個80多歲的奶奶患阿爾茲海默癥,情緒焦慮,經常想念家人。程江浩跟她說,“您就把我當成您的孫子,我來照顧您。”每次值班,程江浩都會跟她聊聊天,照顧得無微不至,奶奶也慢慢開始積極配合治療。3月初,奶奶治愈出院,臨走時還專門給程江浩手里塞了一塊她愛吃的餅干。
期待疫情結束 回家后他要向喜歡的人表白
“剛到武漢的時候,病人整體的數量比較大,病情也比較重。經過我們40多天的護理,現在治愈的病人越來越多了。”程江浩說,看到越來越多的病人出院了,還在治療的病人也變得積極樂觀了,他和隊友們都很開心,他們做的這一切都值得。
程江浩表示,“很感謝在我的生命里能夠有這樣一段時光,讓我在救死扶傷的路上更加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懂得了要珍惜身邊的一切。武漢這個城市,對我而言也有了特殊的意義。”
談到心愿,除了希望疫情早點結束、自己和隊友們都能平安回家,這個大男孩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他說:“我有一個喜歡的女孩,一直沒有跟她表白,來武漢之前我有跟她聯系。我想等疫情結束平安回家后,認真地向她表達我的心意,希望她做我的女朋友。”(張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