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關于做好2020年防汛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提到,據氣象部門預計,2020年汛期,山東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2成,可能發生旱澇急轉,防汛形勢不容樂觀。為此,《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充分認識到做好防汛防臺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扎實開展汛前督導檢查,突出抓好重點工程、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備汛工作。《通知》稱,防汛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經濟發展大局。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臺風、強降雨等極端事件多發、頻發、重發。山東連續兩年遭受臺風“溫比亞”“利奇馬”影響,部分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根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預計汛期主要雨區位于華北南部、黃淮、江淮北部及東南沿海地區,汛期山東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偏多1-2成,可能發生旱澇急轉,防汛形勢不容樂觀。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全面做好今年備汛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任務更重、責任更大。
《通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到做好防汛防臺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要著眼于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疫情對備汛工作的影響,及早對防汛準備工作進行統籌部署。要結合工作實際,聚焦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落細落實各項措施,抓緊補齊防汛減災體系和能力短板,為奪取今年防汛工作勝利、保障山東經濟社會安全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通知》提出,各級要嚴格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逐層級、逐部門、逐工程、逐崗位落實具體職責,切實將責任制貫穿到汛前準備、工程建設、監測預報預警、巡查值守、工程調度、隊伍組織、物資儲備、搶險救災等各個環節,實現防汛責任落實全覆蓋。各級防指要及早明確轄區內河道、水庫、蓄滯洪區、城市防汛及防臺風等行政責任人名單,在主流媒體公布,接受社會監督。要著力落實旅游景區、沿海地區、礦山、工業園區、化工園區、山洪易發區、低洼易澇區等易受洪水威脅的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的防汛責任,防止出現責任盲區,要把預報預警、人員轉移避險責任落實作為重點。要加強對防汛責任人的培訓,提高防汛防臺風突發事件決策指揮水平和應對處置能力。各級各類防汛責任人要全面熟悉本轄區、本崗位防汛工作情況,掌握各階段工作重點,切實履行好防汛職責。要建立健全防汛抗旱工作督查問責機制,確保各項防汛責任落到實處。
《通知》提到,要扎實開展汛前督導檢查。汛前督導檢查分單位自查、行業檢查和防指綜合檢查三個層次逐級開展。凡是有防汛任務的單位都要開展防汛自查,確保每一個單位、每一個工程、每一個環節全部檢查到位,及時發現并排除隱患。各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開展本行業的防汛檢查工作,水利、住建、黃河、自然資源、教育、交通、能源、旅游等重點行業部門,要根據各自行業特點,突出檢查重點,有針對性的組織行業檢查。省防指根據單位自查和行業檢查情況,組織對各市防汛準備工作進行綜合檢查。對于檢查發現的問題,要建立整改臺賬,逐一落實整改措施、整改時限和整改責任人,確保隱患整改到位,確保備汛工作不留死角。
《通知》要求,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突出抓好重點工程、重點區域、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備汛工作。要針對去年洪澇災害重、水毀災損工程設施多的實際,抓緊落實水毀工程修復方案,建立臺賬,倒排工期,加快進度,確保汛前完成。要全面清理河道、水庫、湖泊、溝渠內行洪阻水障礙物,消除防洪排澇安全隱患。要組織對防洪排澇工程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對各類閘壩、啟閉設備、排澇設施、電力設備、通信設施等進行全面檢測調試,落實備用設備,確保汛期使用正常。要著力完善沿海重要設施防風防潮防浪工程體系,進一步提高臺風防御能力。要重點做好城市低洼易澇地區、地下商場、下沉式立交橋、棚戶區危房、地下公共空間等防洪排澇設施的全面檢修,及時疏浚河道、疏通管網,增配機動排澇設備,提高城市應急防洪排澇能力,確保度汛安全。在建涉水工程要加快施工進度,力爭在主汛期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確需跨汛施工的要編制安全度汛方案,并按規定報備,落實各項防護措施,確保工程度汛安全和人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