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在戰“疫”中綻放——致敬戰疫中的巾幗英雄
作者/楊帆
鼠年的三八婦女節,
注定不同于往年。
未曾預料的災難,
將昔日的歡慶變成今日的掛念。
當春運的列車馳騁在祖國的萬水千山,
當思鄉的游子剛剛踏進久違的家園,
一種不明的病毒正在悄然爆發,
一場來勢迅猛的疫情席卷了武漢。
疫情如火,人命關天,
時間就是生命,疫情就是召喚。
黨中央一聲號令,
全國總動員。
衛生戰線的白衣天使,
主動請纓,盡銳出戰。
父母送女夫送妻,
哪堪,執手相看淚眼。
那些帶著牽掛的囑托,
那些匆匆離去的背影,
留在了除夕——本不該冷寂的夜晚。
當東方天際透出鼠年的第一縷霞光,
她們已抵達戰疫前線!
長江黃河,飲水同源,
荊楚齊魯,血脈相連。
山東,12批白衣戰士先后出征,
1743名醫務人員與荊楚人民攜手并肩,
抗擊疫情,搶救病患,
大愛精誠,共克時艱,
用行動闡釋山東精神的內涵。
主管護師郭丙秀和戰友們連續晝夜奮戰,
改造多年不用的臨時醫院;
80后醫生范磊曾身患癌癥,
疫情來襲,主動請纓參戰;
58歲的主任醫師曲儀慶,帶隊接管病區25天,
重癥患者全部轉危為安。
一次次與病毒搏擊的殊死歷險,
一場場與時間賽跑的生命爭奪戰,
婦女頂起了半邊天。
也許,她們曾是父母膝下的乖乖女,
也許,她們曾在愛人的寬容中任性懶散,
可是,非常時期,火線淬煉,
一個個完成了從弱女子到女漢子的蛻變。
齊魯醫院護師盛東芹,
拎起兩大袋垃圾,身不搖,氣不喘。
主治醫師許霞,診療中厚重的防護服讓她心率高達120,
卻咬緊牙關,始終不下火線。
齊魯援兵眾志成城,堅守誓言——
疫區百戰穿金甲,不送瘟神終不還。
戰斗在臨床一線,
隨時有感染風險。
多少白衣天使與死神擦肩而過,
多少戰疫勇士用生命遞交了人生答卷。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黃文軍以詩明志,42歲的人生,
永遠定格在了2月23日的夜晚。
彭銀華推遲婚禮上前線,
未婚妻子深明大義,等來的卻是——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29歲的巾幗女杰夏思思,
疫情來襲,沖鋒在前,
這位兩歲兒子的年輕媽媽,
用生命踐行了為醫者的錚錚誓言。
憶逝者,長歌當哭,
承遺志,直將云夢吞如芥,未信不能平君山。
為阻斷傳播,切斷病源,
全國一盤棋,打響疫情圍殲戰。
醫療救治、科研攻關,
聯防聯控、群防群治,
封城封路封社區,
嚴防死守把好出入關。
每一條抗疫戰線上,
巾幗英雄英姿颯爽,揮刀戰疫比木蘭。
73歲的李蘭娟院士深入重癥病房,探索調研,
臉上口罩的勒痕,襯托出非常時期最可愛的容顏。
天津疾控中心張穎,為追尋病毒作案鏈抽絲剝繭,
堪比福爾摩斯探案。
沂蒙新紅嫂朱呈镕帶領職工加班加點,
趕制20噸水餃,把媽媽的味道送到前線。
濟南舜井社區書記張潤文帶領志愿者夜以繼日,
精細摸排,守護每位居民的安全。
省政協機關女干部,巾幗不讓須眉,不畏艱苦不懼困難,
下沉村居街道,與基層群眾守望相助、心手相牽,
助力疫情防控、復工復產。
廣大女性政協委員,或奮戰在疫區一線,
或為抗擊疫情慷慨解囊、傾情奉獻。
省政協發揮自身優勢,動員各界積極救援。
來自南非的防疫口罩,來自澳大利亞的醫用乳膠手套,
遠渡重洋運抵濟南,轉交戰疫前線。
截至目前,累計捐贈款物2.7億多元。
不經歷戰爭,不知道什么是炮火硝煙,
不經歷疫情,不懂得什么是共赴國難。
祖國一聲召喚,萬水千山只等閑。
值此,疫情的迷霧即將散去,
黎明的曙光已然出現,
我們迎來了三八國際婦女節110周年。
這個節日,無數白衣天使仍堅守戰疫前線,
為患者將生的希望點燃;
這個節日,無數巾幗英杰仍堅守基層防控,
為百姓撐起愛的晴天。
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負重前行,舍生御險;
世上哪有什么時光未央,
不過是有人為我們貼心守護,傳送溫暖。
佳節已至,致敬巾幗英雄,
祝福各條戰線上的姐妹親眷,
戰斗仍在繼續,大軍已近岷山,
讓我們沖刺最后一公里,歡聚在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