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又一天,重復著看似瑣碎實則高度專業化、大強度甚至有一定風險的工作,對專業能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都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面對考驗,醫護人員和疾控工作者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聽到父親病危消息,疾控老兵哭了
1985年工作以來,姜法春就一直奮斗在疾病預防控制一線。他現任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制科主任、副主任醫師,疫情發生后擔任青島市防控指揮部專家組成員、青島市疾控中心疫情處置專家并兼任疫情防控組組長,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出謀劃策。
從1月14日接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任務起,姜法春就把自己調整到“戰斗”模式,56歲的他吃住在疾控中心,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和工作團隊負責指揮、調度全市疾控系統疫情防控隊伍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管理樣本檢測、追蹤密切接觸者、實施醫學觀察等工作,成為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青島發現首例疑似病例后,姜法春帶領疫情防控組迅速行動,會同轄區流調隊伍,趕赴醫院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他們直接與病人面對面,摸清患者就診前每一個活動細節,重點排查疫情嚴重地區暴露史、活動場所、接觸人群,通過有限的線索抽絲剝繭,全力追蹤和排查每一位風險暴露者,迅速向相關部門和機構發出協查通報,實施防控管理。
2月16日,已經在“疫線”連續奮戰33天的姜法春接到家人電話,父親病危轉入了ICU病房。經過追問他才得知,其實父親已住院一個多月了。父親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英雄,怕打擾兒子工作,千叮萬囑不讓家人透露自己住院的消息。隨著病情惡化,家人擔心姜法春見不上老人最后一面,只好告訴他實情。姜法春放下電話瞬間淚如泉涌,在辦公室里哭起來。
同事安慰姜法春,他說:“父親身邊有弟弟守著。戰疫還沒結束。”
值班六小時,她洗了180多遍手
當臨沂市婦女兒童醫院組建援助湖北的隊伍時,產科護士邱鳳蕊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工作16年了,我有經驗,也有信心”。
邱鳳蕊是個爽利性子,她跟同事和領導說,“疫情不除,頭發不留!”臨行前,她剪短頭發,認真參加防護服穿戴、感染防控等培訓,于2月10日趕赴武漢戰疫一線。
疫情當前,感染控制是第一位。邱鳳蕊介紹,漢陽方艙內共分四個大的區域:緩沖區、一脫間、二脫間、清潔區。出艙人員在緩沖區洗手和脫鞋套,在一脫間脫防護服、護目鏡和外科口罩等。因此,一脫間的消殺工作極為關鍵。
邱鳳蕊所在的山東醫療隊感控組12人,在漢陽方艙醫院主要負責一脫間感控工作,檢查所有人員進出艙的裝備,嚴格把關每個出艙人員脫防護服、口罩、帽子、護目鏡、靴套、手衛生等,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并負責對一脫間進行消殺工作。
有一次,遇到了一批第一次進入方艙醫院的公安干警,看到他們對嚴格洗手、脫防護服還不太熟悉,邱鳳蕊走上前去仔細指導、手把手示范。“每人最少教三遍,直至他們做得規范為止。有的人還需要我動手協助,中間需要不停地洗手,指導一個人要洗五次手。”就這樣,從當晚10點,到第二天凌晨4點,邱鳳蕊洗手180多遍,手都洗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