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 攝影 白周峰
“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白雪飄旋,如夢如幻。冬天看雪,比夏天看雨要有意境得多。今天,小雪節氣到來,意味著出現降雪的幾率越來越大。北京已出現了今年下半年的首場降雪,鄭州為何局部出現了降雪,卻不能稱之為初雪呢?鄭州的初雪什么時候到來?
小雪節氣,和雨水、谷雨、大雪等節氣一樣,是反映降水多少的節氣。而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則是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
小雪節氣,真的會迎來降雪嗎?且不說首都北京今年的首雪已到,河南省西部等高海拔地區也出現了降雪,鄭州的嵩山、伏羲山等高山地區,已然是白雪染就了一幅幅水墨畫。
有一點可以肯定,小雪節氣是寒潮和冷空氣活動頻繁的節氣,冷空氣使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步降到了0℃以下,全國各地都會陸續迎來初雪。大家也許會對2016年的小雪節氣有印象,因為就是在那一天,河南省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大雪強度的降雪。所以,降雪的幾率是越來越大了。
那么,既然河南省部分地區已經出現了降雪,為什么不能稱之為入冬后的首場降雪呢?大河報記者了解到,初雪有其較為嚴格的標準,下半年即公歷六月一日之后的第一場降雪才能稱為初雪。并且,降雪的范圍不是局部的,而是大范圍的,以北京地區的初雪標準為例,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于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觀測臺)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者城區5站中的3站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1個站的降雪量≥0.1毫米,符合以上標準,才能稱之為初雪。
所以,雖然周五晚、周六白天鄭州的嵩山、伏羲山等高山地區出現了降雪,但降雪的范圍是有限的,鄭州縣(區)絕大部分地區沒有出現降雪,所以不能稱其為入冬后的初雪。
要想出現降雪,需要滿足水汽、動力和溫度等三個條件,而且需要同時滿足,且三個條件之間互相配合。首先是需要冷暖氣流的交匯,水汽條件充足,冷空氣帶來氣溫的下降,降雪便順理成章了。
那么,鄭州的初雪什么時候到來?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雖然鄭州市氣象臺預報22日也就是今日鄭州就可能出現雨夾雪的天氣,但目前地面附近的氣溫還相對較高。因此,降雪的日期可能要延后至23日白天,屆時鄭州市有可能迎來今年下半年的首場降雪,雖然極大可能是雨夾雪或小雪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