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是城市通往文明之路的重要一環。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濮陽市轄區各城中村整治改造工作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7月20日至21日,在市委宣傳部組織下,濮陽網記者跟隨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指揮部辦公室工作人員深入市轄區各城中村,就環境綠化、垃圾投放、創建氛圍等情況進行了實地探訪。
城中村里話創建,文明成了新“門面”
五甲戶村是華龍區建設辦下轄的城中村。近幾年,五甲戶針對村子進行了全方位升級改造,包括鋪設柏油路、建文化廣場等,讓村民的生活有了質的提升。村里還規劃了停車位,村內有4條大路可通往市城區,每條道路兩旁都是綠樹環繞,一片綠意盎然景象,提升了村子的“門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展示欄張貼在村內的顯著位置,每個胡同口都擺放有統一購置的垃圾箱,村里還成立了專業的消殺隊伍,12名專職保潔員負責全村的垃圾清運工作。“我們不需要專用的消防通道,可以說我們村的4條大路都是消防通道。”村支書管自臣告訴記者。
正值午后,艷陽高照,文化廣場上并沒有居民前去休閑娛樂,然而村里卻沒閑著,保潔員開始挨個檢查每條路上的衛生情況。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成了全村人的共識,精神文明建設的思想也日漸深入人心,但是在探訪過程中也發現了一處閑置宅基地上有磚塊裸露的現象。
花園里的戚城屯,大村莊里的小心思
戚城屯村把“花”融入了文明城市的“肌理”。這座處于市城區和濮陽縣“連接點”上的村莊,除了月季花開滿了房前屋后,精神文明建設也做的有模有樣,宣傳氛圍濃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村規民約等宣傳展示牌在進村的主干道上展示,柏油大路寬敞干凈,垃圾桶擺放在特定位置,村委會院內配置有小型滅火裝備,安排了專人進行維護……
創好文明城市建設“面子”的同時,戚城屯對“里子”的建設沒有松懈,村委會門前的舞臺逢周末、節假日就成了全村最熱鬧的地方。勝利辦組宣委員王菲告訴記者,“村民自編自唱創作了‘村歌’,去年還舉辦了第一屆‘村晚’,大家主動性很高,自己創作自己排練,戲曲、歌舞、三句半……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之余,傳遞了社會正能量,讓村莊更文明。” 更文明的村莊,讓戚城屯“顏值”顯著提升。
文明城市創建有優劣,“繡花”之功不放松
濮水辦前漳消村村委會所在地在村西頭,在村委會顯著位置寫有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旁邊是新修建的文化廣場,廣場整齊的綠化,形象生動的文明標語令人眼前一亮,涼亭、長廊、健身器材,文化廣場成為了村里的小公園。
然而,在文化廣場內發現有丟棄的西瓜皮;在村內居民聚居區,記者一行并沒有見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村規民約等文明城市創建內容,斑駁的墻面上宣傳畫已經褪掉了原來的顏色,廣場外電線裸露在外;村委會向東,有一處垃圾中轉站,垃圾堆積、氣味難聞,雖然垃圾中轉站遠離居民區,但是露天垃圾中轉站確實有礙觀瞻;由于村里沒有地下水管道,村民的生活用水直接排到了室外,胡同小巷里有明顯低洼積水。
創建之路久久為功,文明理念要見行動
隨后,記者一行來到皇甫辦前范莊村探訪。村內經過硬化的主干道干凈整潔,墻上展示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村規民約的宣傳展板,垃圾桶每隔一段距離擺放一個,村委會安排了3名環衛工對村內道路進行打掃,每天定時定人進行垃圾清運。但是,有個別胡同巷子存在地面沒有硬化,污水隨意排放等現象,車輛駛過,在主干道留下了一道長長的污漬。
皇甫辦太行村的6名環衛工全部納入了市政管理,村莊的道路修整的平整干凈,部分村民家的外墻上繪有各種類型的公益廣告,村委會和文化廣場正在進行提升建設,村委會外的宣傳欄里沒有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村規民約等宣傳內容。
搬遷村里的文明創建,細微之處見真章
記者來到示范區衛都辦張儀村進行探訪。張儀村分為東張儀村和西張儀村,兩村屬于搬遷村。東張儀村村委會前即為高陽大道,柏油路面平整衛生,隔一段距離放置一個垃圾桶,沿街外墻上張貼有文明餐桌、病媒生物防治等公益廣告。村委會前的道路上配置有健身器材,方便村民休閑娛樂,村委會向西,新建一處文化大舞臺,2019年年底竣工,由于疫情防控,至目前,文化大舞臺尚未投入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并未在顯著位置張貼,村規民約沒有“上墻”。
西張儀村的拆遷安置居民居住在統一安置點,柏油路面干凈衛生,垃圾桶擺放有序,宣傳欄上展示有村民公約。宣傳欄頂棚處存在破損現象,有一整面宣傳展示欄上僅僅張貼了三篇宣傳信息,文明城市創建氛圍有待提升。
據悉,城中村的提升改造是民生工程,城中村里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正是在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為群眾謀利益的縮影,文明城市不僅體現在高樓大廈方面,更在于城市與鄉村的和諧共生。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濮陽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城中村提升改造工作的落腳點放在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城中村悄然發生著改變,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幸福感正不斷攀升。
(記者 劉迪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