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條 |將靈魂注入語言
語言是人們心中所悟,用大腦加以整理,然后通過聲音傳遞出去的工具。但是,僅僅將心中所感用頭腦思索,再用聲音傳達,并不能說服他人,或給他增添勇氣。日本古語中有“言靈”這個詞,就是說必須將靈魂注入語言。
言為心聲,“自己認為非這樣做不可”,講這話時必須抱著信念,在語言中注進自己的靈魂,這樣才能發揮語言的威力。做不到這點,就無法震撼人心,人們就不受感動,也不會行動。
我從年輕時起就一直按這條原則思考并行動。
下文節選自馬云第一次拜訪稻盛和夫和對話。
2008年10月28日,京都,日本京瓷公司總部會議室,44歲的馬云拜會了76歲的稻盛和夫;司會:日經BP總編輯佐藤吉哉;曹岫云 譯。
【18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稻盛:企業如果沒有社會價值就不能發展也不能生存,經營企業不能自以為是,而必須滿足社會的需求。阿里巴巴獲得社會的承認,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馬先生卻不失謙虛之心,這很難得。
馬云:創建公司時我既沒有技術又缺乏資金,也完全沒有經營的經驗,猶如盲人騎瞎馬。一般的盲人都會從馬上摔下來,我很幸運,沒有落馬,如此而已。
稻盛: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馬先生把技術人員集結起來,成為創建阿里巴巴的中心人物。公司創建的緣由我很感興趣,能否介紹一下。
馬云:我雖不懂技術,但對互聯網充滿好奇心。我想互聯網歸根到底不過是一種工具,因此,有關應用技術的開發,我就委托網絡工程師,而我自己站在客戶的立場上試用他們開發的技術。
工程師一旦開發出新的技術,我立即試用。如果這種技術用起來方便簡單,我就予以采用。相反繁瑣的技術立即丟進垃圾箱。如果像我這樣的外行使用時尚能得心應手,那么中小企業客戶至少8成也會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