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記者張千千、李延霞)中國銀行業協會和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28日發布報告稱,2018年我國銀行業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提速,全年共發行5609只。發行凈值型產品的機構有160家,顯著多于2017年。
當日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發展報告(2018)》顯示,資管新規等監管政策要求2020年后理財產品全面打破剛兌,向凈值型模式轉化。2018年下半年政策陸續落地后,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顯著增速。其中,國有行和股份行依然是發行主力。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國共有403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有存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理財產品共有4.8萬只,存續余額22.04萬億元,與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非保本產品募集資金118.1萬億元,其中,84.83%為開放式產品,占比上升7.07個百分點。
同時,封閉式產品期限顯著拉長,6-12個月和1年期以上產品的占比有所上升。2018年,新發行封閉式非保本理財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161天,同比增加約20天。
從風險等級來看,新發行理財產品以中低風險為主,同時,受監管政策影響,同業理財產品規模與占比延續“雙降”趨勢。
從資金運用情況來看,銀行理財通過配置債券、非標資產等方式直接或間接進入實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