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與“浣熊”探測系統類似的車載反無人機雷達。(俄國防部網站)
參考消息網10月15日報道 “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10月14日發表了阿列克謝·扎克瓦辛的題為《需求相當大:俄羅斯最新無人機探測系統的威力何在》的報道,具體內容編譯如下:
俄羅斯最新的無人機探測系統“浣熊”將于2020年第一季度末之前交付韓國。該系統的投資方俄羅斯工業發展基金會向媒體公布了上述消息。
“浣熊”系統能夠發現并鎖定半徑1.8公里范圍內不限數量的無人機,以及半徑8.3公里內的其他飛行器。它的優勢在于可全天候高效工作、體積小、價格相對較低。
位于澤廖諾格勒的“電子計算信息系統”科學生產中心股份公司將向韓國出口一批最新的“浣熊”無人機探測系統,它與英國、德國和保加利亞三國的出口談判結果也將在年底前見分曉。
“浣熊”探測系統的開發耗時近一年半,其系統由14公斤重的三坐標雷達、供電箱、軟件、操作電腦組成。還可按買方要求配備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干擾和攔截敵方無人機所獲指令的無線電電子戰裝備。
它的獨一無二之處在于使用了多路徑接收系統,令半徑1.8公里范圍內、雷達反射截面積(RCS)僅0.01平方米的無人機無所遁形,且沒有監視它們的數量限制。至于普通的地面或是水上目標,“浣熊”的探測范圍會擴展至8.3公里。
此外,體積精巧、移動性佳(可安裝于任何運輸工具上)、耗電量低、可追蹤水面上空的情況等都屬于“浣熊”的優勢。它能全天候作業,能在不同環境下選擇最優的工作算法。
資料圖片:手持反無人機步槍的俄軍士兵。(俄國防部網站)
“浣熊”系統配備的雷達在自動化模式上發現無人機,發出警報,操作者會在監控屏幕的虛擬地圖上看到無人機所處的具體位置。用專門的圖標標明無人機,其上方則注有它的距離、高度和速度。
眾所周知,無人機,尤其是沒有金屬架構的無人機,極難被發現。最有效的探測手段便是依靠雷達輔以光學及聲學傳感器。
俄軍事專家尤里·克努托夫指出:“中東地區恐怖分子使用無人機制造的事端表明,研發探測并摧毀此類飛行器的系統是何其需要。手工制造的廉價無人機變身為能對軍用以及民用目標構成威脅的武器。”
俄羅斯軍事網主編德米特里·科爾涅夫認為,“浣熊”也能直接用于無人機攔截,只需與各類無線電電子戰手段稍加聯動,后者可屏蔽無線電信號、令無人機的衛星導航系統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