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11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獲悉,由該所開發并與蘭州蘭石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進行技術轉化的千噸級循環流化床加壓煤氣化示范項目,近日已成功向合成氨生產提供原料氣,有效提升了合成氨行業的環保水平。
氨是化肥工業和有機化工的主要原料,但也是污染源頭之一。據統計,目前我國氮肥行業接近一半采用固定床氣化爐提供原料氣,污染較嚴重。尤其是冬季來臨,環境預警高發,不少氮肥企業按要求停產與來年春耕需要大量農業用肥之間形成了矛盾。
上述示范項目采用循環流化床加壓氣化爐,可利用當地煤質較差、傳統技術不易氣化的粉煤,制氣成本下降30%至50%,更加清潔高效。項目負責人、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循環流化床實驗室主任呂清剛說,該技術最大的特點是“不挑煤”,高灰分、高熔點、高水分等傳統技術氣化不了、氣化不好的煤,也能搞得定。
煤氣化技術可將固體煤轉化為燃料氣或原料氣,再進入工業燃氣和合成氣領域。近年來,我國每年約有8億噸煤氣化后廣泛用于鋼鐵、冶金、化工、建材、合成氨等領域。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長期以來研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上述新型煤氣化項目同時也是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的示范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