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12月3日電 題:“可持續發展”漸成投資熱點
新華社記者潘清
面對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諸多挑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成為全球共識,也引領著相關的投資行為。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正受到投資領域的更多關注,并逐漸成為投資熱點。
可持續發展金融,是指為推進可持續發展且創造出可計量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價值的金融服務,現階段涵蓋了可持續發展投資、ESG(環境、社會、治理)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等眾多投資方式。
12月2日在上海舉行的“2019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論壇”上,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光華表示,全球范圍內,可持續發展投資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投資準則。截至2018年末,全球共有近31萬億美元資產引入了可持續投資策略,較2016年增長34%,占全球資產管理總量的三分之一。
在中國,伴隨可持續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可持續發展投資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近年來,基金行業紛紛涉足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的責任投資領域,數十只主題公募基金產品相繼亮相。
2017年12月,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發布《發現中國“義利99”——A股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報告(2017)》,首次建立針對中國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模型,編制了可持續發展價值股票指數“義利99指數”。
今年11月15日,基于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成果和數據,由博時基金定制、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的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正式發布。這一指數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為樣本池,采用可持續發展價值量化評估模型篩選出100只股票編制而成。
張光華分析說,這一指數按照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中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綜合考慮了公司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指數成份股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盈利能力強的特點,且均為各自領域中兼具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的優秀公司,表現出良好的價值投資屬性。
回測表明,2014年6月30日至2019年7月1日,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相對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年化超額收益率超過4%,且跑贏了A股絕大部分主流指數。
據了解,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已于近日正式獲批。業界認為,借助費用低廉、交易靈活、透明度高的ETF工具,未來更多投資者的參與將推動可持續發展投資持續升溫。
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馬蔚華在“2019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論壇”上表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僅新興市場國家每年就需要3.9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其中巨大的資金缺口亟待通過市場力量予以解決。中國市場在可持續發展被動投資領域的探索,將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金融產品創新形成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