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2月16日電 題:四川夾江又見春茶采摘忙
新華社記者張超群
得名自“兩山對峙,一水中流”的夾江縣,茶葉種植面積達30萬畝。立春過后,早春茶也到了采摘的時節。
連日來,夾江縣的茶農已經忙碌在青翠的茶山上,開始采摘今年的第一批早春茶。
“前段時間還擔心今年的茶葉賣不脫,前天上午聽說有人收茶葉,我10點多才下地,一天下來還是采了6斤8兩鮮茶葉,賣了300多塊錢。”正戴著口罩采茶的夾江縣木城鎮大旗村七組村民陳淑連告訴記者,她家已經連續采了3天春茶。
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夾江周邊的茶葉交易市場都停止收售茶葉,陳淑連原以為自家的早春茶肯定賣不出去,沒想到當地政府部門及時出臺了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兩不誤的方案,有專人收購采摘好的茶葉,茶農們不用再擔心茶葉沒人收。
陳淑連所在的大旗村是夾江縣的“歐標茶”出口基地,有6000多畝茶園,大旗村1688位村民人均4畝多,賣茶葉是當地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大旗村的茶農張定修家有10多畝茶園,每年春茶采摘期因為當地人手不夠,他都要從外地請幾名采茶工人幫忙,今年鄰村的兩位年輕人主動找上門。
“張叔叔,我們現在暫時不出去找工,來幫你采幾天茶葉要得不?”趙磊問道。趙磊往年臘月從打工的天津回家過年,春節一過便離家再出去打工,今年遇到疫情,又趕上采春茶的季節,他決定和其他幾位年輕人先在附近打工,彌補沒工作帶來的損失。
在當地,像趙磊這樣原本在外務工,因為疫情暫時滯留在家的勞動力不少。對于茶農來說,這些返鄉人員恰好成了采茶的主力軍。
張定修和其他茶農組成互助組,互相協調采摘時間和人工分配,解決了春茶采摘缺勞力的愁心事。采茶工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選擇就近務工,既為防疫作貢獻,也在家門口掙了錢。
為了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春茶產銷的影響,夾江縣農業農村局向全縣春茶生產、加工、采購企業和個人下發了規范采摘、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疫情防控的告知書,并安排專人上門指導。
外來茶葉采購商需持本人的身體健康證明在夾江縣轄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報備登記,再由夾江縣農業農村局發放“茶葉交易證”,憑證采購茶葉。
該縣農業農村局13日開始對當地符合防疫防護措施的企業和外地采購商頒發“茶葉交易證”,當天就發出了398張。
木城鎮的茶葉加工大戶劉興好13日拿到“茶葉交易證”后,下午就開著面包車來到茶山下向茶農收春茶。他說,自己一定會和往年一樣,按質論價,絕不壓價。
早在一周前,劉興好就給自家茶葉加工廠的設備做完了檢修,還給生產場地消了毒,他提前買好口罩,約好制茶工人,就等春茶采摘。
夾江縣截至目前尚未出現疫情。14日,2020年的第一鍋春茶出爐,全縣30萬畝茶園也相繼忙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