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正按照編制計劃有條不紊地推進。11月16日,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書記、局長茍仲文發表文章指出,將科學編制“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到2035年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讓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體育產業的發展潛力如何?從歐美市場來看,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增加值普遍占據了GDP的2%~3%,目前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僅占 GDP的1.09%,隨著市場的不斷培育和發展,中國體育產業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體育板塊分化明顯
今年部分體育器材和用品公司股價表現出色,如港股市場的國產運動品牌安踏體育和李寧今年股價屢創歷史新高,美股市場的耐克公司股價也于昨日刷新歷史紀錄,市值高達2100億美元。
A股體育產業公司IPO沉寂三年之久。板塊在今年9月迎來了新成員,共創草坪于9月30日登陸A股;11月20日,舒華體育獲中國證監會核發IPO批文。
A股體育板塊目前現狀如何?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A股已上市體育板塊公司有20家,覆蓋了體育服務、體育用品生產制造和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等領域。
從體育板塊公司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看,分化明顯。像體育賽事運營、文化傳播、體育設施運營類公司股價表現較差,受今年疫情影響較大,景氣度較低。不過體育用品制造產業股價整體表現較好,如探路者、金陵體育和共創草坪今年累計漲幅均超50%。
體育產業處于
穩步恢復期
體育板塊半數公司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好消息是隨著疫情的控制,體育板塊公司業績在逐漸好轉,從最新的第三季度業績角度看,牧高笛、萊茵體育的凈利潤增速居前。
有“危”亦有“機”。開源證券就認為,已延期至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歐洲杯、美洲杯等大賽再度延期或取消的概率較小,2021年體育營銷、體育版權運營等市場有望觸底反彈;另外,近期體育產業不斷迎來政策支持,加快體育產業化,有望增強體育產業鏈相關公司的長期業績增長確定性。
大型賽事體育的開啟,也勢必會激化體育產業的活力,為體育產業造就巨大的商機。渤海證券認為,2020年~2021年國內體育產業處于穩步恢復期,產業空間大、發展韌性強的特點將持續顯現。隨著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的落地,體育產業勢必將迎黃金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