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解讀日前印發的《關于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放管服”改革優化創新環境和營商環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時稱,在提升知識產權申請質量方面有三個方面的考慮:完善制度設計,全面取消各地對商標、專利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強化政策引導,清理完善各項涉及專利的獎勵政策和資格資質評定政策;加強規制措施,持續加大打擊商標惡意注冊和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力度。
據介紹,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起步較晚,工作基礎較為薄弱。在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和發展初期,各級地方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出臺專利、商標資助獎勵政策,客觀上起到了提升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推動我國迅速成為知識產權大國的作用。但在專利、商標資助獎勵政策執行過程中,部分申請人為套取資助和獎勵,不以使用為目的注冊商標,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申請專利,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商標惡意注冊和專利非正常申請現象的出現。
為此,《通知》提出,各地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取消對專利、商標申請階段的資助和獎勵,引導各地把資助獎勵轉向促進知識產權有效運用、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開展更好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此外,當前,部分地區和部門在企業資質認定、資格評定及獎勵舉措中,仍簡單化將專利數量直接作為主要條件之一,缺少針對專利對企業發展及產品創新等價值和貢獻度的評價考核,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創新主體重數量、輕質量,重申請、輕運用,背離了專利制度保護創新的目的,也不利于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為此,《通知》提出,各地區、各部門要清理完善各項涉及專利的獎勵政策和資格資質評定政策,不得直接將專利申請、授權數量作為享受獎勵或資格資質評定政策的主要條件,引導創新主體更加注重專利的轉化運用,推動知識產權價值實現,著力營造潛心研究的氛圍,促進多出基礎性、原創性成果。(記者 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