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來,人民幣匯率在連續多日升值后,重新趨于平穩。展望未來,專家表示,人民幣匯率走勢將繼續取決于市場供求、國內經濟基本面和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等因素,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貶值,有升有貶、雙向波動將是常態。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分析,10月以來,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的主要原因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美元指數出現高位回調。通過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機制,美元匯率對人民幣匯率有反向引導作用,即美元指數走低,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高。二是三季度中國經濟數據有所調整,數據發布后“利空出盡”,外資恢復凈流入。三是我國出口持續表現良好,順差保持在較高水平,市場供求驅動人民幣匯率升值,這也反映了國內經濟較好的基本面。
從較中長期來看,管濤認為,全球供應鏈緊張逐步緩和,我國訂單可能重新被分流。國際經濟艱難復蘇,海外需求可能減弱,我國出口高增長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對供求關系會有一定影響。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表示,在海外生產趨于改善的狀態下,我國外貿的超高景氣度可能有所回落,意味著貿易順差可能向合理水平回歸。近期,市場修正貨幣政策放松預期對匯率水平的影響,也更多是一次性而非趨勢性的。此外,美聯儲貨幣政策轉向的影響仍是外匯市場一大變量,年底前美聯儲可能放緩擴表節奏,推動美國長端利率和美元匯率上行,全球資金或從發展中國家回流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