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板塊近日維持震蕩調整格局,但數據顯示,近期多只銀行ETF連續數個交易日呈現資金凈流入狀態。業內人士表示,這與銀行板塊安全邊際較高有關。對于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者來說,通過行業主題基金配置銀行板塊,不失為穩健的投資策略。
相關ETF受青睞
數據顯示,截至11月24日收盤,A股市場上規模最大的銀行ETF――華寶中證銀行ETF連續5個交易日呈資金凈流入狀態,合計流入金額達3.76億元。若將時間拉長,前10個交易日中,該基金有9天呈資金凈流入狀態;前20個交易日中,有14天呈資金凈流入狀態,合計流入金額達5.59億元。
其他銀行ETF的資金流入規模也較為可觀。以華夏中證銀行ETF為例,截至11月24日收盤,前10個交易日中,有9天呈現資金凈流入狀態,凈流入金額1.46億元。
不過,銀行股板塊近日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數據顯示,11月16日至25日期間,申萬銀行指數呈震蕩下跌態勢,期間累計跌幅達1.96%。其中,江蘇銀行(600919)、南京銀行(601009)、杭州銀行(600926)、平安銀行(000001)、成都銀行(601838)累計跌幅超4%。
市場人士認為,銀行ETF獲得資金持續流入,與銀行板塊的估值低、安全邊際高有關。據了解,ETF是機構投資者重要的資產配置工具,其規模變化更能體現市場對板塊走勢的判斷,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往往會“越跌越買”。從歷史規律來看,ETF的份額增長與市場表現密切相關。
銀行股估值處于低位
金涌投資首席策略師杜彬表示,短期來看,銀行板塊值得機構進一步配置。首先,銀行股估值低、股息率高;其次,經濟基本面為銀行業盈利帶來較好支撐。
中信建投(601066)建議遵循三條主線選股:一是大財富、大投行業務主線,聚焦客戶基礎好、隊伍能力強、產品和組織架構靈活高效的優秀股份制銀行;二是優質區域主線,聚焦“好區域+好身份+好業績”的“三好”銀行;三是普惠小微主線,從“做得最好”標的中選擇優質銀行。
在投資策略上,國信證券表示,當前不論從市凈率還是從市盈率來看,中證銀行指數絕對和相對估值都處于低位,且股息率較高。一些風險偏好不高的投資者可以通過ETF投資銀行板塊。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11月1日至25日期間,有9家銀行接受機構投資者調研,合計參與調研機構家數近380家。此外,有多家銀行高管增持自家銀行股。據滬農商行(601825)公告,該行行長及五名副行長在11月10日至11日期間,總計買入該行近60萬股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