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本田車主來說,眼前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本應令人垂涎三尺。但奇怪的是,撫摸著凸起的“PLUG-IN HYBRID”標識,內心卻一下子冷靜了下來,“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款車嗎?”
本田J-VX概念車
人們對于本田的混動技術認知,更多的是停留在IMA到i-MMD的過程。在1997年,一款名叫J-VX的概念車問世,其搭載了那套叫做IMA的混動系統,它是本田混動技術的原點。
如今,國內的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SPORT HYBRID”系列車型,從雅閣、Inspire、CR-V,已經拓展到奧德賽和艾力紳。根據官方的說法,搭載基于i-MMD開發的插電式混動系統“SPORT HYBRID e+”車型將于明年入華銷售,“無限接近EV”成為了我與日本技術專家交談時,后者多次提及的技術標簽。
優勢是什么?
之所以說SPORT HYBRID和SPORT HYBRID e+都是基于i-MMD而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兩者有非常高的共通性。
具體而言,它們的發動機艙布局相同,在傳統燃油車變速器的位置搭載電動CVT,電動CVT配置了兩臺電機以及控制這兩個電機的PCU(動力控制單元)。SPORT HYBRID e+則在此基礎上為PCU(動力控制單元)配置上了優化系統電壓的VCU(電壓控制單元),同時加上高功率大容量電池和充電器。
為了延續本田在電動化車型驅動單元方面高功率、小型化技術特點,SPORT HYBRID e+對雙電機系統也進行了優化,電機的制作工藝由以往的圓形繞組方式變為方形線圈,這使得電機總體積中線圈的占比從原來的48%上升到60%,而電機總體實現了23%的小型化,功率密度比以往提高到1.4倍,扭矩密度提高到1.3倍。
PCU(動力控制單元)
在PCU(動力控制單元)方面,通過提升電壓控制單元VCU(電壓控制單元)的功率,各個電動化組件之間的運轉更加高效,使得EV驅動行駛的最高時速可達到160公里,擴大了EV驅動模式的使用范圍。
SPORT HYBRID e+的IPU(智能動力單元)采用了17千瓦時的高功率、大容量鋰離子電池,讓長途EV行駛成為可能。這個高功率大容量電池組被安放在了底盤位置,降低了車輛重心。這種低重心的布局設計,也提高了車輛的行駛性能,車輛更具操控感。同時IPU(智能動力單元)更加薄型扁平化,使車輛實現了更寬敞的座艙和行李箱空間,大大提升了駕乘舒適性。
這里要特別說明下,目前市面在售的PHEV車型,基本上分兩種類型,一種是將電池放到行李箱中,還有一種是放在后座地板處。這兩種方式,都會影響到車內使用空間。本田的做法是將電池系統分成兩部分,并分別放置在前后排座椅下方,并將集成的裝置盡量設計在后排地板中央凸起的區域。
電池系統
上面提到的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的全面升級,使SPORT HYBRID e+實現了更長的續航里程。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搭載這套系統的Clarity PHEV車型在日本JC08工況下的純電動續航里程達到110公里以上,電動+發動機的綜合續航里程達到800公里以上。
循環冷卻系統
技術變得愈發先進,安全性就會受到越大的挑戰。冷卻系統方面,SPORT HYBRID e+的電池系統采用了水冷方式,既有效利用了空間,又確保了出色的冷卻效果。綜合水冷系統還采用了略過切換回路設計,有效冷卻電池和高壓組件,提升了電池的耐久性,在汽車正常壽命周期內無需更換動力電池。
對于這個“切換回路設計”,懂車帝詢問了本田的技術專家,他詳細介紹說,混合動力系統車型在正常行駛過程中,電池、轉換器會發熱,冷卻液可以進行循環降溫。但是對于插電混動車型而言,由于充電器要充電,所以也會產生熱量,如果依舊使用“老套路”就會出現冷卻液被充電器加熱,使電池被動升溫。所以,本田研發人員在系統內設計了三通閥,通過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規避這個問題。
在安全性方面, SPORT HYBRID e+采用了能夠有效吸收和分散荷載的骨架結構。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特有的動力總成、電池和燃料箱等核心零部件配置在碰撞保護區域內,即便萬一發生事故,也能為所有乘客提供最有效的被動安全性能。
開起來感受如何?
“無限接近EV”這個評價,在實際駕駛本田Clarity時會感受得更為明顯,盡管搭載了一臺1.5升四缸發動機,但它依舊不能撼動電機的主驅動地位。
你啟動車輛時,有可能會出現EV模式和HV模式,至于會是哪種,要取決于上一次“滅車”時的狀態。EV模式下,動力回饋和駕駛感受與純電動汽車幾乎完全一致,更靈敏的低扭與強勁的加速感讓人十分熟悉。據隨行的工程師介紹,這種模式不會進行限速,極速依舊可以達到160公里/時。
當切換到HV模式后,發動機的噪音雖然不是特別明顯,但起步加速的性能明顯會較EV模式弱了不少,更像是介于EV和燃油車之間的速度感。
開本田Clarity,其實最重要的適應油門踏板的幅度,這點從儀表盤的設計就能看出來,類似轉速的白色能量條其實是油門踩踏幅度顯示。通俗點說,如果不強制使用EV模式,油門踏板踩到接近三分之一的位置時,發動機會介入進行能量轉換;如果踩到一半的位置,發動機會開始宣誓主權,通過怒吼聲告知駕駛員可以高速超車了。
這里有個細節比較有意思。目前很多在售的EV車型都設計有2-3擋的制動能量回收等級,目的是讓車內人員可以在經濟性與舒適性之間進行選擇。本田Clarity提供了四擋可選,通過方向盤后方的換擋撥片進行切換。第一擋基本上不會有什么拉拽感,第四擋的主動制動力最強,能力回收也更猛。如果油門持續踩下去超過2秒,能量回收會自動切換回第一擋。
寫在最后:
在與本田中國相關負責人溝通時得知,本田Clarity目前沒有引入國內的計劃,明年入華的車型將會在東風本田與廣汽本田同時投產。
關上車門轉身離開時,無意中發現本田Clarity還有很多值得玩味的細節。比如一體式車身在后翼子板處的呈現、中網格柵處對于鏤空和封閉的考究、快充設計等。如今,國內大量的本田粉兒已經在逐漸向混合動力車型靠攏,希望明年引入國內的插混車型也能原汁原味、不負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