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由汽車評價研究院、北京隱形獨角獸信息科技院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青島)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高峰論壇在山東省青島市正式召開。論壇聚焦了來自政產學研各界的思想結晶,對于推動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
車評價研究院院長、中國汽車品牌集群主席李慶文表示,論壇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希望構建一個中國汽車行業與其他各個行業跨界交流的平臺,一個推動中國智能汽車創新發展的平臺,一個開放包容、旨在推動中國汽車品牌快速搶占智能汽車制高點的平臺。
“共創共榮”是智能汽車發展之道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正在發生百年一遇的大變革,世界汽車產業競爭格局正在重塑,汽車智能化、網聯化、新能源化的大趨勢,為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柳燕發表致辭表示,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駕駛決策者將首次由人類駕駛員向機器系統轉變,汽車產業也因此面臨百年來的最大變革。一些跨國企業已經率先開展產業布局,智能化和網聯化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既是推動汽車強國戰略的重要支撐,更是中國汽車品牌在“新四化”趨勢驅動下,成為全球汽車產業引領者的新機遇。”
智能汽車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跨界融合 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晨光介紹了智能汽車時代通信領域與汽車行業的連接點。王晨光認為,隨著智能網聯、智慧交通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以及5G網絡的鋪開,智能汽車會迎來高速的發展期。而在新興科技領域,各行各業其實早已無法做到涇渭分明,融合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發表了題為《中國智能汽車科技創新工程》的主旨報告,重點強調了發展智能汽車的重要戰略意義。李駿表示,當前,我國已在通過舉國體制推動創新,智能汽車的發展更是上升為國家的創新工程之一。在這樣的前提下,中國汽車產業必須轉型升級,尤其是在智能汽車領域,需要建立屬于中國的標準和法規。
智能汽車正在成為市場期待
我國是世界汽車保有量大國,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中國汽車用戶對于智能網聯技術的期待更加熱切,龐大的汽車用戶群體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潛在市場。
一汽集團總經理助理、研發總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利介紹說,當前,汽車行業的技術創新向多領域、跨行業的方向發展,產業的協調開放成為必然。“我們將繼續致力于構建技術創新集群,打造智能網聯全球研發戰略布局。”同時,徐世利認為,汽車行業已向以用戶為中心的協同研發聚焦深化,這就要求企業的技術產品必須直接觸達消費者的心靈觸點。“紅旗品牌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用戶體驗為導向,進行產品策劃和研發能力建設。圍繞用戶的使用場景和需求,主要通過應用高階智能、精勁電動、極致舒適、清潔健康、駕享安全及懂你座艙六個方面的應用領先技術,打造新產品。”
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院長何舉剛分析認為,智能化已成為驅動消費者購買汽車產品非常重要的因素,智能汽車是助推中國品牌向上打造差異化的唯一路徑。為此,長安汽車提出了“北斗天樞”戰略,旨在從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軟件定義汽車”越來越被行業認同
在汽車產業步入“新四化”轉型深水區的過程中,智能汽車不僅重新定義了汽車產業,更成為推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能時代的重要載體和力量。
在本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高峰論壇上,來自企業方面的嘉賓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企業在智能化領域的布局,并對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做出了預判。其中,多位演講嘉賓強調了軟件對于智能汽車的重要性,并對“軟件定義汽車”這一新概念進行了不同維度的解析。
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安進表示,軟件定義汽車已成為了行業的一種大趨勢,未來,汽車軟件的價值將超過硬件,定義汽車不再是傳統的發動機、底盤等部件,而是軟件。“在這種大趨勢下,江淮汽車采取了三大策略進行轉型升級,包括堅持戰略引領,推動智能網聯規劃落地;夯實測試實驗基礎,助力智能網聯產品開發和深化開放合作,加快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等。”
奇瑞雄獅科技總經理鄔學斌表示,真正定義汽車的并不完全是硬件或軟件,而是消費者的需求。過去一段時間,消費者對于汽車產品的需求,由硬件來滿足,但在數字化的時代,這種需求則更多的由軟件來滿足。在他看來,軟件對于汽車行業的影響非常之多,不僅改變了產品的定義,更改變來行業的商業模式,企業的文化和開發流程等,整個行業都在面臨著重塑。對此,他也特別提醒汽車整車廠家,在擁抱軟件的同時,更需要培養專業的人才,加強不同專業學科人才的文化融合,共同完成汽車從“硬”到“軟”的轉變。
地平線創始人、CEO余凱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智能汽車的核心技術不僅僅只有軟件,芯片、中央處理器等硬件也至關重要,軟件的不斷升級,需要強有力的芯片對其算力進行支撐,而地平線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中國車搭載上“中國芯”。
突破核心技術是打造競爭優勢關鍵
汽車產業的“新四化”轉型方向已被明確,智能汽車的發展也已被視為國家工程,但如何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與推動產業融合,仍然是當前行業內不可回避的兩大課題。與會嘉賓通過圓桌討論的方式,深入探討國產智能車如何突破核心技術的“卡脖子”難點,企業之間如何進行跨界融合并建立智能汽車生態等話題。
天津天海同步集團董事長呂超認為,目前我國在車輛的感知系統、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三個層面,仍然與國外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國要想持續推動智能汽車的快速發展,勢必要掌握核心技術,在國內形成對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及產業化,只有這樣才能一舉打破國外對核心技術的限制,讓產業鏈及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李慶文表示,智能汽車不僅是國家工程,更是推動汽車產業繼續成為國家經濟支柱的關鍵動力。對中國汽車品牌而言,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利好于企業在核心技術進行突破,也為行業人才的集聚和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熱土。李慶文同時指出,當前汽車行業的軟件人才仍然稀缺,軟件工程師與傳統汽車工程師在文化與心理上仍需融合。人才的融合是產業融合的縮影,這也需要產業聯盟的誕生與推出。總體來說,推動智能汽車的發展,不僅會重新定義汽車,更會給我們的智慧城市、智慧時代提供重要的力量。
目前,國家層面也非常重視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去年9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的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今年2月份,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提出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趨勢,抓住產業智能化發展戰略的機遇,加快推進智能汽車的創新發展。
在奔涌而來的智能化大潮之下,誰能夠抓住機遇,誰就能搶占未來制高點,贏得更好發展機會,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汽車行業正在與各行各業不斷融合,加速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