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
新華網北京11月26日電(楊洋)12月4日,由新華網聯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共同打造的“2021汽車數智未來發展大會”將于海南博鰲開啟。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閆建來接受新華汽車獨家專訪,他表示汽車將成為未來技術融合性發展的試驗場。徹底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道路是漫長且復雜,人才應是關注重點。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1年,閆建來有三點感觸,首先,在疫情持續肆虐的背景下,中國汽車產業依然呈現出恢復性增長。閆建來認為,這顯示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大,中國市場穩定性很高。再者,以純電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幅度很大。閆建來認為,這說明相關政策引導效果很好、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接受度在持續增長。第三是芯片短缺給全球汽車產業帶來極大下行壓力。閆建來認為,這一壓力使得國內汽車產業對供應鏈安全的理解更加深刻。
“2021汽車數智未來發展大會”以數字化、智能化為探討關鍵詞。閆建來提出,當前,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飛速發展,將極大推動全球多領域的技術進步。單就汽車這一民生領域最大、最復雜的產品而言,汽車產業和汽車產品的屬性已演變為技術變革與技術融合的“載體和牽引力”。汽車將成為未來技術融合性發展的試驗場。
閆建來表示,汽車產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任重而道遠。數字化是基礎、智能化是目標。需要我們把一切生產要素、產品要素、運維要素轉化為數字,在軟硬技術支撐下,通過網聯化實現智能化目標。即:生產端實現智能制造、產品端實現智能汽車生產、服務端實現智能服務。
閆建來認為,在制造端,智能制造正在有序推進,部分新企業的數字“雙胞胎”工廠、無人化或少人化工廠數量增多。新型工廠總量世界領先。
在產品端,從國際視野出發,中國新能源汽車總量、應用水平都居于世界領先水平。
在服務端,借助中國互聯網發展優勢,汽車產業數字化營銷和數字化精準服務水平同樣處于世界前列。
閆建來認為,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生產與生活的低碳化和精準性,有效降低成本,從而全面提升人類社會活動的總體效率,把人類從復雜、繁重,可能還有危險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美好生活。閆建來認為,智能化新能源汽車未來將極大改善城市交通秩序和環境狀態,這對城市運行效率的提升意義重大。
縱觀中國汽車行業,閆建來認為,徹底實現數字化、智能化,道路是漫長且復雜的,與之相關的技術也是無法羅列清晰的,但人才應是關注重點。此外,他希望產業端加強政策引領,在教育端加快適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與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