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市荀子中學高一(4)班晉佳蕊
“兩彎似蹙非蹙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芙蓉纖嫩嬌柔,穿透重重淤泥,凸顯生命的執著。這可能是所有人都想擁有的品質。
芙蓉自始至終都默默無聞,盡平生力量去除污穢,堅強不屈,來捍衛自己的心靈,挺住高貴的身軀。她從來不向罪惡低頭,也永不讓邪惡靠近。那么淤泥,就更加無法吞噬芙蓉堅定的信念,無法折斷她向上的意志。可是,她一旦躍出水面,那么就會閃耀出奪目的光。
在凄涼的晚秋,霜侵露凌,唯有這芙蓉不減風情,依舊艷麗如初,堅強地抵抗寒霜的侵入,獨占鰲頭。在傷心不已中,具有拒霜魅力的芙蓉大展風采,在風霜中暗地飄香。“落下傷疤是更好的開始”,落寞寂寥是過往的傷痛,是霜是雪,只要堅毅,風霜無阻。
而黛玉就如芙蓉一般。她原是衰落的“清貴之家”的女兒,幼年喪母,在入賈府后又喪父,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女,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而且先天病弱,整日與藥鍋相伴。環境的惡劣、周圍人的勢利,使她多愁善感。她在樹下葬花,花兒是禁不起大風大浪的,黛玉仿佛與花產生共鳴一般,似乎她就是那慘白的花朵。她不忍心落花被玷污,希望她們“潔凈來,潔凈去”。“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她常常無事悶坐,不是愁眉,便是長嘆,且好端端的不知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淚道不干。黛玉對自己的命運無能為力,只好哀嘆花落人亡兩不知。她有過人的聰慧與文采,每次與姐妹們吟詩作對,總是才氣逼人,才壓群芳。她沒有因封建的黑暗改變自己的本來面目,沒有順應他人阿諛奉承的步伐。她又是如此鮮明地活在那外觀精美的牢籠之中,就像一束空谷幽蘭,孤芳自賞罷了。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但是仍然潔身自愛,追求屬于她的愛情。她畢竟是一位弱女子,終究抵擋不了封建社會家族的勢力逼迫。“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這句大婚音樂最終成了黛玉生命終止的哀樂。
芙蓉之所以是黛玉的一個代稱,是因為她們有同樣的氣質。
(點評:文章以花寫人,形象而富有韻味,文筆因對象而清新脫俗,間雜詩文更添文采,可讀可賞,是篇佳作。指導教師初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