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檔案承載記憶,記憶啟發夢想,夢想照亮未來。8月27日,為加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對國情、市情和家鄉經濟社會發展的了解,本報組織30余名邯報小記者來到邯鄲市檔案館參觀,近距離感受檔案、了解檔案、體驗檔案文化,共同回顧邯鄲歷史,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活動開始,小記者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了市檔案館。據介紹,邯鄲市檔案館是國家一級標準檔案館,建筑面積6255平方米,庫區面積2609平方米,有舊政權檔案、革命歷史檔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檔案三大部分,內容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是一座豐富的歷史寶庫。同時也是全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500平方米的《邯鄲黨史》主題展,集中展示了邯鄲地方黨組織帶領群眾進行革命、建設和開放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
一件件珍貴的檔案,記錄了個人的點滴成長和城市的風雨歷程。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創刊號吸引了小記者的目光。“1946年5月15日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在邯鄲創刊,1948年6月《晉察冀日報》和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并為新的《人民日報》,成為中共華北中央局機關報。1949年8月1日,《人民日報》正式成為中共中央機關報,延續至今。”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小記者邊問邊記錄,學習熱情十分高漲。
參觀過程中,檔案館志愿者講解員詳細講解了邯鄲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歷史。通過現場聽講解,觀看珍貴的歷史資料、圖片、實物,小記者們近距離感受到邯鄲百余年革命斗爭歷史以及邯鄲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開放的奮斗歷程和輝煌成就。
“哇,這些照片資料真的好古老哦!”透過這一張張古老的黑白照片,小記者們仿佛回到了老一輩生活的那些時光,好奇不已。在展廳,孩子們被一幅幅生動的圖片、珍貴的影像和實物檔案所吸引,他們一邊看一邊記,從中感受到了邯鄲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歷經革命建設改革艱難歷程所取得的成就,激發了孩子們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熱情,更增加了孩子們作為邯鄲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整個參觀過程,小記者們踴躍提問,認真做筆記,表現出對檔案文化濃厚的興趣。參觀結束后,檔案館工作人員向孩子們贈送了本館編輯出版的《歷史成語》、《人民日報在邯鄲》等與邯鄲歷史有關的書籍和文章。再一次鼓勵孩子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家鄉,了解邯鄲歷史,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
通過此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參觀,小記者們感悟歷史、汲取力量,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優良傳統,從小立志立德,激發了同學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并把這種熱情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提高了同學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接受了一場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邯鄲記者宋尚勇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