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學在新校區舉辦研究生開學典禮。據了解,該校區沒有圍墻,宿舍也是單間,進入單棟樓時只需刷卡或刷臉,即可完成身份核驗。開放式的辦學環境廣受關注,也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在以往觀念里,高校建圍墻,主要是為了保障校園安全,給教師、學生學習工作創造舒適環境。但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技術手段的升級,開放式辦學的可行性愈加成熟。借助智能化、實時化的安保系統,維護校園安全不僅省時省力,還變得更加高效。在這里做學問、搞研究大可放下心來。
同時,“高校無圍墻”也是一種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因為,校園沒有圍墻不只是物理上的無圍墻,更意味著學術無圍墻,學生心中無圍墻。特別是要破除阻礙學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各類因素,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走出象牙塔和舒適圈,把創新創造的努力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美好生活需要。
就此而言,校園環境、教學設施的改變,并不是要追求形象與面子的改觀,而更多是為了敞開大門搞教育。通過加強高校與各行各業的聯系、互動,為創意迸發、成果涌現搭建廣闊平臺。在科技成果轉化進入加速期、爆發期的當下,這一嘗試,令人期待,也需要全社會給予更大支持。(毛梓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