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市第一中學高三C3班王逸舟
在我們的眼中,大師,也許就是超凡脫俗、卓爾不群、莫測高深的那一類人,似乎不食人間煙火。其實也不然,他們亦是普通人。而使他們不凡的,是那顆樂于學的心。
縱觀中國發展歷程,一代又一代大師層出不窮。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也都是柴米油鹽,平平淡淡。可他們卻對生活有著無限熱情,把普通人視為壓力的學習當作樂趣。而要想達到樂于學的高度,需要精于學的目標和善于學的能力。
成大師者,首先要精于學。
我們平日里所接觸到的大師也并非樣樣精通,他們只是在某一領域有著突出成就。這里的精于學,指的是有一個堅定的目標,首先達到這個目標再向其他方面拓展也不遲。歷史長河中,從遭受牢獄之災也要完成《史記》的司馬遷,到現代的兩彈元勛鄧稼先、數學家陳景潤、“天眼”總工程師南仁東,都為了自己的事業獻出了生命。這些名字被深深刻在人們的心中,更無愧被冠以大師之稱。因而,成就大師的基本因素,是他們堅定的目標和為之奮斗的精神。成大師者精于學。
成大師者,其次要善于學。
大師不是單調的,是精彩的。他們與平凡人的一大區別在于他們的人生充實而又不失樂趣。書法大師平日通過運動健身來獲得對力量的控制,夜以繼日工作的科學家們也懂得用音樂和舞蹈來釋放心中的壓力。真正的大師,往往不拘泥于自己的主攻科目,也善于拓展領域之外的科目。而最終這些看似用來消遣放松的娛樂,卻成為了大師走向成功的助推劑。雖然大師不是樣樣精通,卻是全面發展。善于學的能力,點燃了大師的熱情,成就了大師的精彩。
大師的世界里,學習是一種樂趣。大師只是用不平凡的視角看待生活的平凡人。在經歷不斷學習的艱辛后,他們超越了學習本身,更多的是一種態度。苦中作樂的熱情和不斷前進的勇氣,造就的,是樂于學的大師。
(點評:這篇作文鎖定大師成功的原因,從“精于學”“善于學”“樂于學”展開討論,邏輯鏈條非常清晰,而且環環相扣。此外,談“大師”就少不了經典的事例,鄧稼先、南仁東、陳景潤……無疑是非常典型的,如此,不但增加了文字的說服力,也增強了其可讀性。指導教師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