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杭師大一對老師金婚約定捐獻遺體

來源:錢江晚報編輯:徐穎發(fā)布時間:2019-09-18 14:42:20

沈慧麟(左)簽好《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

  沈慧麟和王德琳很愛旅游。

  昨天,在杭州師范大學西斗門校區(qū)的一樓教室里,78歲的沈慧麟在一張《浙江省遺體(組織)捐獻志愿書》上簽下名字。

  沈慧麟和愛人王德琳都是杭師大的退休老教師,今年是他倆結(jié)婚50周年,在金婚之年,這對老教師做了一個早在10多年前就商量好的事情:將遺體、眼組織以及其他可用組織,全部捐獻。“去年,我愛人查出了胰腺癌,身體不太好,她最近總是催我趕緊辦好這件事。了卻了這一樁心事,也是我們夫妻倆最后的約定。”

  厚養(yǎng)不葬

  品德傳承更有意義

  簽字當天,由于身體原因,王德琳沒來,沈慧麟一人到場。沈老個子不高,一只黑色皮包斜挎著,一身灰色衣褲干凈整潔,大步走進教室。

  老人的邏輯非常清晰,聲音也是中氣十足,“最初的觸動,來自于我母親。她死后就是沒留骨灰、沒弄墳。早在上世紀60年代,母親就和我們講,死后從簡。”沈慧麟的母親是一位退休工人,文化程度不高,但她善良、儉樸。

  母親是在92歲那一年走的,骨灰被灑在了錢塘江里。當時,沈慧麟夫妻就討論過這個話題,覺得自己應該比母親更進一步,離開人世的那天,遺體無償捐獻出去。于是“厚養(yǎng)不葬”這個理念就一直被這家人所接受并提倡。

  捐獻遺體這個想法,早幾年前,沈慧麟、王德琳就和女兒、女婿、外孫女說了,小輩們也表示支持和尊重。沈慧麟說:“我們覺得不要給小輩添麻煩,不用舉行追悼會,不用修墳造墓,每年也無需上墳,把好的品德、習慣、做派這些精神上的東西傳承和延續(xù)下去,不是更有紀念意義?”

  相伴50年

  攜手游過五大洲

  都說“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對于沈慧麟和王德琳來說,他倆真的很有緣。婚前,兩人已經(jīng)是親戚,沈慧麟笑著說:“我哥哥娶了我愛人的姐姐,我們就這么認識了。”

  泛黃的結(jié)婚證,一直被老人珍藏著,本子上沒有一個破角。證書被正面寫著“計劃生育、勤儉節(jié)約”八字標語。證書里面,當年27歲的沈慧麟和25歲的王德琳于1969年9月15日自愿結(jié)婚領(lǐng)證。“今年是我們結(jié)婚50周年,也就是金婚。很早之前,我們就決定,到金婚的時候,來做這一件事情,感覺更好。”這一輩子,除了最早工作那些年,他倆從來沒分開過。

  1978年,杭師大當時還是杭師院,正在招人,南開大學化學系畢業(yè)的杭州人王德琳想回家鄉(xiāng),就報名入職。那時候,沈慧麟還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shù)物理研究所工作。分隔兩地,到底去杭州還是去上海,誰也說服不了誰。最終還是沈慧麟下了決心,1982年,祖籍江蘇無錫的他,從上海來到杭州,也一并入職杭師院。

  自此,兩人一同上班一同回家,再沒分開過。杭師大離退休工作處處長吳燁告訴記者:“兩位老師是我們學校出了名的恩愛夫妻,形影不離,幾十年攜手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退休后,一起上老年大學,一起旅行。”

  杭師大老年大學面向社會招生,沈慧麟和王德琳所在的旅游文化班現(xiàn)有學員約80個,而沈慧麟當了快十年的班長。吳燁說:“他們在班級很有威望。”在沈慧麟的組織下,全班同學2005年開始境內(nèi)游,2009年開始境外游,這個班已經(jīng)出游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60歲退休后的這十幾年,外孫女大了,是我們倆最開心、最自在的日子。”采訪中,沈慧麟重復了好幾遍,“基本上足跡遍及了五大洲。”

  噩運突降

  滿足妻子的愿望

  但有時,命運就像個調(diào)皮的孩子,總在不經(jīng)意的時候,把美好摔碎一地。

  “聽說您老伴身體不太好?”面對這個問題,侃侃而談的沈慧麟突然不說話了,眼眶泛紅。

  2018年4月30日,他們結(jié)束了日本奈良、大阪的旅程,參加了體檢,隨后,王德琳被告知查出了胰腺癌。5月24日做手術(shù),胰腺被切除了一半,脾臟被全部切除。然后,化療、放療、靶向治療,該用的藥都要用。“我們現(xiàn)在就想著,過好每一天。”

  現(xiàn)在,每天早上6點,沈慧麟會準時起床,第一件事是為愛人泡營養(yǎng)粉,第二件事是為愛人煎中藥,“聽說自己煎效果更好,我已經(jīng)煎了一年多。然后我出門買早餐、買菜,每天很充實。”

  沈慧麟說:“但最近,王老師身體越來越差,她總是催我,想早點把捐獻遺體協(xié)議簽了。”

  醫(yī)者父母心,師者何嘗不是,枯葉化泥更護花。沈慧麟說:“我和王老師都是學理科的,我教物理,她教化學,除了要教理論課,還要指導實驗課,做實驗是需要一定的實驗條件的,包括實踐設備和器材等。杭師大醫(yī)學院學生做實驗,自然也要有相應的條件和設備,人體是必須的。等我們死了以后,能夠?qū)⑦z體捐獻給學校,用于醫(yī)學教學、研究工作,也算是為杭師大做了點小事,我們覺得很有意義,也很高興。”

   遺體捐贈,了解下

  捐獻者,生前人生百態(tài)、各不相同,大學教授、貨車司機、國企職工、年輕學生……但不同的人生,一樣的偉大。醫(yī)學界將這些遺體捐贈者尊稱為“大體老師”。

  杭師大醫(yī)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樓佳慶告訴記者,該校目前共有“大體老師”編號1450多,“現(xiàn)在社會開放了,觀念改變了,從最初每年只能幾例,到現(xiàn)在每年60例左右,但凡有志愿捐獻意愿,不論遠近、大小,我們都會去接收。”

  遺體捐獻者身故后,就要進行遺體移交和捐獻見證。

  一般情況下,遺體捐贈者在過世8小時內(nèi)急速冷凍保存,在教學使用時再復溫,從而能夠保證遺體的新鮮程度,讓學生能在最接近真實的人體上進行模擬手術(shù)訓練。

  捐獻者身故后,遺體接收單位會派出專人專車接運遺體。接運遺體時,接受方必須開具《遺體捐贈證明書》及家屬簽字的《遺體捐贈確認書》,捐獻者及家屬的身份證復印件等。這一切手續(xù)必須要捐贈方、接收方和見證方三方同時在場,同時簽字。

  在儀式結(jié)束時,三方必須面對捐獻者的遺體手持菊花,深深三鞠躬,以表達對逝者的尊重。

  接受到遺體捐獻者的遺體后,接收單位必須立即處理。器官捐獻的遺體會在第一時間進行手術(shù),取出需要捐贈的器官,比如眼角膜,而用于醫(yī)學研究的遺體就要進行醫(yī)學防腐處理。

  進行手術(shù)前或者是醫(yī)學防腐處理前,必須默哀一分鐘,表達對逝者的尊重。經(jīng)過防腐處理的遺體保存一年左右,才會用于醫(yī)學教學、研究工作。

  樓佳慶說:“每年清明前后,學校都會歡迎家屬前來吊唁。一般三年之后,如果家屬有要求,可以領(lǐng)回骨灰。丁橋有個花園地下室設置了志愿者紀念館,錢江陵園也有專門的志愿者生態(tài)陵墓,這些都可以供人寄托哀思。”(記者 陳素萍)

  上一頁 1 2

?2018中原新聞網(wǎng)站版權(quán)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无线 | 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 | 色9月婷婷A级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在线观看1024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