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不要被朋友圈“完美人設”給徹底綁架

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09-22 18:43:59

  自2015年起,“人設”一詞開始在網絡流行,最初多是使用在娛樂新聞中,和明星相關,比如,“賣人設”:不靠作品靠營銷來不斷強調自己的人設;“人設崩塌”:一些明星以前的好形象被顛覆。

  其實,“人設”一詞不過是舊瓶新裝,并沒有什么新意。“人設”完整的說法是“人物設定”,指對動漫、游戲、小說、漫畫等二次元作品中虛擬角色的外貌特征、性格特點的塑造。而過去,與之最為貼切的一個詞就是“形象”,明星一旦曝出負面新聞,比如,吸毒、偷稅、婚外情,甚至在公共場合發表帶有個人偏見的言論等,他們長期以來苦心經營的形象就會徹底倒塌。

  隨著“人設”一詞的共享、流傳,它的使用越來越大眾化,人設并不只是名人的專屬,普通人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人設。

  網紅經濟時代,人設成為快速推銷自己、打造個人品牌的一種方式。人設具有社交性,年輕人喜歡在朋友圈給自己建立人設,并不都是缺乏勇氣面對真實的自己,而是想在人際交往中呈現更加理想化的自己。然而,在人設的諸多秀場中,總有一些年輕人被自己的“完美人設”所綁架。

  《人民日報》曾這樣描述朋友圈的“完美人設”:為曬廚藝,給一道味道古怪的菜肴精心打光;為秀底蘊,還沒讀完一本書就先曬出三五句評論……朋友圈越精心維系,現實中越容易焦慮,時時擔憂“人設”崩塌。還有文章總結了朋友圈人設的N種類型:“打卡狂人”“業界精英”“旅行達人”……朋友圈內諸多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狀態看多了,甚至讓人懷疑人生,“同在一個圈內,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這么大呢?”

  追根溯源,朋友圈的英文叫做“moments”,是瞬間、片刻的意思,換言之,朋友圈的狀態都是由每一個瞬間、時刻交織而成的。我們在朋友圈往往喜歡記錄自己“巔峰”的時刻,然而,回歸到現實,在布滿了無聊、瑣碎與荊棘的日常生活中,這種巔峰狀態畢竟是少數時刻,朋友圈只是一種將巔峰狀態高度放大和聚焦的“容納器”。此外,在各種修圖、剪輯軟件的輔助之下,朋友圈里的內容也會出現虛擬、造假的嫌疑。

  年輕人對完美人設的追求,實質上是自我身份認同的問題。給自己的形象加上不同的標簽,也代表著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奧地利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提出過有關“自我”的理論。他認為,人其實是由三個自我疊加構成的。處在第一位的,是自己想在別人心中塑造的自我,這就等同于人設,這種自我并不是本真的自我,而是一種社會性的自我,其價值在于塑造一種包裝了的、虛擬的形象。

  在社交媒體即時分享與自由表達的時代,處在第一位的自我被徹底地釋放。盡管很多人不會意識到,甚至也不會承認這一點,但是不少人在朋友圈里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人設。古人云,“無人開口不言利”。同樣,人設背后的虛榮心人人都有。必須承認,在使用社交媒體交流比面對面溝通更多的時代,朋友圈里因表達自我所發出的每條信息,都隱藏著自己的動機。這是對自我人設的一種注解和支撐,它都會有預期的目標讀者,希望得到某種關注、認可、點贊,甚至獲取歸屬感,否則根本沒必要對外公開,直接進入“收藏”,供自己查看就行。

  人設本是一個中性詞,打造人設也并沒有錯。但是,一旦被功利化、極端化,就會衍生為一種高度的虛榮心,或夾雜著利益的動機,從而工具化。

  “偽精致”就是將人設極端化的代表,本想在社交媒體塑造一個精致的自我,卻通過社交媒體的可選擇性、遮蔽性,徹底放大了虛擬形象的某個側面,過度地偏離了本真。如果一味地沉浸在不現實的虛榮中,不斷地強化這種虛擬化場景,只會讓自己被裹挾,進而迷失,無法自拔,難以認清真實的自己,最終等到虛幻的破滅。

  德國思想家哈貝馬斯在《交往行為理論》一書中提出,交往行為必須遵循三個有效性要求:判斷、陳述的真實性,遵循規范的正當性和表達自我的真誠性。要想不被朋友圈的“完美人設”徹底綁架,要么高度自律,做一個徹底的沉默者、觀察者;要么擺脫掉不匹配自己的人設標簽。

  總而言之,給自己的朋友圈加點料,粉飾一下,倒也無妨,切忌用力過猛。人無完人,認清真正的自我,在現實中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做一個更加真實、真誠的自己。

  胡波(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免费福利永久 |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a视频在线观看 |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一区二区 | 尤物丁香婷婷亚洲开心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