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國樹查看排澇泵站 楊飛云 攝
中新網湖州9月25日電(見習記者 施紫楠 通訊員 楊飛云)“惡劣天氣的時候,我就要看這個水位,20分鐘看一次,排澇一次。水位不到一米我就開一個機,兩米以上就開兩個。”25日,蔣國樹站在負責的排澇泵站旁向記者介紹。
作為浙江湖州吳興區紅豐西村的一名老黨員,今年73歲的蔣國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數年如一日守護著社區排澇泵站,為小區居民排憂解難。
紅豐西村是一個老小區,由于地下管網的限制,每逢大雨、臺風天氣,小區內部便積水嚴重,常常發生水淹住房的情況。為此,2013年,小區內建了一個排澇泵站。
但排澇泵站建好了,由誰來管?這讓社區干部犯了難。這時,蔣國樹主動站出來要求保管鑰匙,“我是黨員,為社區做點事是應該的,排澇泵站由我來負責。”
蔣國樹這一管,就是6年。
紅豐西村的排澇泵站 楊飛云 攝
“雨天每天晚上都要起來看,因為水位高的話,地勢低的地方水就會積起來。要是下暴雨,一晚上就要起來看三四次,很辛苦的。”紅豐西村社區主任陳斐告訴記者,蔣國樹一直是個熱心的老黨員。
“對于老蔣義務看管排澇泵站的行為,有些居民不知情,以為他是拿錢干活,怎么做都是應該的,半夜把門拍得啪啪響。”陳斐說,盡管被人誤解,蔣國樹也毫無怨言,只是認認真真守著排澇泵站。
覺得排澇泵站有高壓電不安全,蔣國樹就請社區把排澇泵站圍起來,防止孩子攀爬;半夜兩三點被人喊醒開泵,他就一直守到小區水抽干了,再把排澇泵關掉。“必須守著,要是水抽干了沒及時關,排澇泵要燒壞的。”蔣國樹說。
每年一到黃梅雨季,蔣國樹就守在家中,隨時準備著為小區居民服務。他穿套鞋、帶手套,開排澇泵的身影,一點一點刻在了小區居民的心里。
“他平時‘打水’很積極,一到下雨天就開始‘打水’,總是跑到那些地勢低的地方看。”小區居民周蘭珍對蔣國樹的工作滿是認可,“有他在,我們都很放心。”
小區排澇泵的日常管理并不輕松,要是遇上惡劣天氣,那便是不分晝夜的忙碌。
蔣國樹剛開始接管排澇泵站時,對排澇泵站的運行并不熟悉,一般是等下雨或者居民找上門的時候,才去開排澇泵。但是很快他便發現,這樣排水往往趕不上雨水下落的速度。
漸漸地,蔣國樹摸索出一套預知開泵的方法:每天在手機上預先了解當天天氣,或是到小區地勢最低的西邊走走,檢查窨井里的水位,從而判斷有沒有開泵排水的必要。
于細微處顯精神,于平凡之中露真誠。蔣國樹用自己數年如一日的行動,向社區居民詮釋了他持之以恒、責無旁貸的態度,在居民心中樹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