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繩的標準越定越高有必要嗎?每日跳幾千下有必要嗎?錢報記者的“跳繩調查”,引起了網友熱議。老師們的答案很統一,認為“沒必要”。“跳繩主要是鍛煉孩子的協調性和綜合素質,每天跳幾組練習速度和耐力即可。而且即便是體育課,也不光只練習體測項目,長時間練習一個項目,孩子容易枯燥乏味。”
長期從事體育培訓的教練也認為,每天跳繩幾千下,對孩子的膝蓋、腳踝并不好,特別是一二年級,骨骼還沒發育完全,對關節的損傷會很厲害。
但家長們的觀點截然不同。
跳繩是能練出來的,為中考體測做準備
標準提高點很正常,對小學生鍛煉身體有好處,既可以幫助長高,還能為初中階段的體育測試未雨綢繆。許多爸媽為證明觀點,還曬出了自家孩子的跳繩成績,表示堅持每天練習,每分鐘跳185個甚至200個,都可以做到。
女兒在普通公辦小學讀二年級,老師要求每分鐘跳180個,家長每天拍視頻發群里打卡。老師要求高對學生有好處,二年級應該比六年級跳得快,因為這個年齡體重輕,協調能力最強的時候。女兒現在能每分鐘跳190個。 ——瑛
都靠練出來的,我娃能每分鐘跳238個。 ——Helen
跳繩是長高、練耐力、練體能的最簡單運動,而且初中還有跳繩測試。現在最輕便的時候打好基礎,到時候還不是手到擒來! ——王小玲
跳繩是最基本的體育鍛煉,學校規定這項作業,我覺得挺好。現在有些孩子出早操都會暈倒,說明體質太差,平時都不怎么體育鍛煉。 ——流星雨
跳繩是個不錯的運動,對孩子長高很有幫助,多鍛煉沒啥不好,有要求才有進步,沒必要大驚小怪,等初中、高中再鍛煉,時間得用擠。 ——Amy Dong
我同事的女兒三年級有提前發育跡象,去了醫院,醫生就讓她每天跳1000個,不讓吃雞,現在長得很高了。 ——跆拳道豬豬
夸大了跳繩功利性,為何不能因人而異
這些家長則認為,孩子的身體素質本來就不一樣,鍛煉標準也應該因人而異,不能拿100分的滿分甚至是120分的標準要求所有孩子,否則設置60分及格線還有什么意義?如果標準超過孩子的能力,甚至可能傷害身體。本來是鍛煉身體的體育項目,都有點變味了。
一年級時候連跳三組,每組跳160個。當時直接把我家娃跳進了急診,排查一天,結果是腰肌勞損。
——歡顏
我們娃跳繩,從幼兒園大班開始一直哭到小學中段,我想想也要哭了。
——嘉M
這么“高標準”干什么?中學考試每分鐘跳180多個是100分了,不要拔苗助長。
——J'wei
有必要嗎?每個人身體素質都不一樣,為什么要一刀切的標準。能跳到又怎么樣?我非常不理解。
——wangcat28
小孩子運動量要適量,傷了韌帶、膝蓋就不好了。
——潘
讓孩子們鍛煉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越來越高的標準和每天都要做的要求就讓初衷變味了。我問了上海、北京的家長,大多沒有這樣的要求。杭州小學階段除了體育要求高,還動不動要求每門課都達到優秀,統考達到一定分數,這是要老師和家長培養全才嗎?每一項要求看著都很好,全放在一起,老師、學生、家長的負擔和壓力就積累起來了。
——Sandra F
跳繩原本是為了強身健體,過了,就本末倒置了。
——如沐風行
要根據小孩子的身體發育來鍛煉,兒子五年級,我從不讓他長跑,但是到了初二之后,就要練習長跑了,鍛煉整體體能、肺活量,因為初二身體開始長開了,各方面接受比較強,鍛煉效果好,也不傷害身體。 ——王延定
跳繩是我們小時候很開心的運動,是為了鍛煉身體。可現在變味了,非得一分鐘跳幾百個,要知道每個孩子的體質和生長發育是有差異的。跳繩為了加分,那也太功利了。 ——文仙
如果孩子喜歡這項運動另當別論,如是硬性規定那就有點過了,體育運動項目很多,應該讓孩子們自由選擇。 ——ZXY
怎樣練跳繩更合理
對于跳繩,是否有更合理的訓練方式?
原浙江省田徑七項全能運動員金芳芳建議,低年級學生每天練習3組一分鐘跳繩就足夠了,但練習時可以稍微加大強度,還可以進行輔助練習,比如提踵(即抬起后腳跟)、輕輕跳躍,用來加快速度。
“平時讓孩子回家訓練,我們會讓孩子自己分析,到底是速度還是耐力的問題。比如30秒之內跳的個數少于80個,說明是速度較慢,可以多練習30秒跳繩;如果一分鐘跳繩數少,就是耐力的問題,多練練一分半或者兩分鐘的跳繩;還有一種是跳繩容易被絆住,就要以量來穩定,保證一次能連續不斷。”文瀾實驗學校的嚴老師給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