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二十四孝”老爸與青春期猛娃過招

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10-21 10:31:15

  上個周三下午,溫良先生早早完成了手頭的工作,從北京的東四環開車去西五環。這樣的橫穿北京城,溫良幾乎每周都會來一次。因為周三是他與住校的兒子約定的固定見面日。

  溫良先生的兒子現在上初二,用他的話說“正值猛烈的青春期”。

  其實,溫良的兒子小暖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別人家的孩子”。

  溫良的愛人是做文字工作的,小暖從小在文學方面表現出了特別的天賦,早在小學期間就出版過作品集。中學又到了一所非常注重學生個人特長的名校過上了寄宿生活。

  不過,小暖跟家人的矛盾就是從上了中學開始的。

  “那是孩子第一次月考結束之后。”溫良記得非常清楚,月考成績不太理想,小暖周一便把這個消息電話告訴了家人。按照在小學時的慣例,溫良夫妻會第一時間跟孩子一起分析一下試卷,尋找錯題的原因。但是,因為住校,試卷分析這件事被耽擱了幾天。

  周五那天晚上,下班到家的溫良自然又想到了試卷的事,便向小暖要了試卷。看著每一科都不太高的分數,溫良的情緒一點點跌落,最初的交流分析也慢慢變成了指責和批評,而且語氣越來越嚴厲。

  沒有想到的是,兒子的反應更激烈,溫良感到震驚:“他用我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聲音跟我大聲叫喊”“他說老師已經分析過錯誤原因不用你再說了”“他說已經發生的事(成績不理想)為什么反復提起,你這是在揭短”“他近乎崩潰地發泄讓我覺得非常陌生”“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了青春期猛烈的力量”……

  做不缺位的老爸:一年給兒子寫近50封家書

  那天夜里,溫良心里非常難受:“兒子為什么變得像個陌生人?”

  溫良冷靜地分析了他們與兒子之間的變與不變。

  兒子的變:上了中學、過起了寄宿生活、每天都可以接觸手機、青春期恰好到來;父母的不變:媽媽仍然把他當小學生事無巨細的嘮叨、爸爸發現他有錯誤的時候第一反應仍是直接地批評和糾正。

  正因為這種錯位,使得他們之間的溝通無法進行,甚至說不了幾句話就吵起來。

  既然孩子變了,父母也要變。

  首先要變的就是父母角色的調整:“媽媽后退一些,我跟上一些。”溫良說。“那么,我應該怎樣跟他溝通?怎樣跟媽媽做得不一樣?怎樣把父母想說的話有效地傳遞給兒子?”

  溫良選擇了寫信。

  他在信中跟兒子聊當了青春期孩子父母的感受:“父母對孩子的突然長大會束手無措。”溫良說,兒子的生日、兒子剛剛經歷了挫折的時候、學校剛剛開了家長會的時候,甚至還有國內外發生了重大事件的時候,“這些都是關鍵時刻,我都會給兒子寫一封或長或短的信”。

  溫良數了一下,兒子上中學的一年里,他給兒子寫的家書已經超過50封。當家書已經成了溫良與兒子的重要溝通方式時,“工作忙”“沒時間”等理由就都不存在了。

  今年“六一”兒童節的時候,溫良正在外地出差,那天忙完所有的工作已是夜深人靜,溫良在電腦上敲出了這樣一個標題:《你應怎樣紀念你即將逝去的童年》,溫良告訴兒子13歲之前“你是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中甚至溺愛中長大”,但是過完這最后一個兒童節后,“意味著你已經長大,意味著你將不能再任性,意味著你要提高學習的標準,意味著你要面對中考的壓力,意味著你要謹慎交朋友。你也許不再可愛,但是你卻可以越來越陽光、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讓人尊重……”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孫云曉在接受采訪中曾經說:當孩子,特別是男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他們內心那種要求獨立的需求更加明顯,而這時候也是培養他們堅強、勇敢、擔當的又一個關鍵期。因此,這時候母親的相應退出,父親的跟進確實更符合孩子成長的規律。

  好在,我們已經看到,不少原來的“甩手掌柜”型爸爸開始向“二十四孝”爸爸轉變。“二十四孝”是中國古人流傳的孝敬雙親的二十四個經典故事,有些故事中的孝子為了孝順父母甚至完全不顧自己的安危。“二十四孝”用在今天,多了調侃的成分。

   當孩子榜樣的老爸:帶著女兒騎行張家口

  很多人認為父親的做法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男孩子的青春期是否度過得順利。在女孩的教育中也經常效果奇佳。

  剛剛開始高中生活的章沂有一個“昏天黑地”的初三中考年。這一年的章沂,用她爸爸的話來描述就像“魔鬼附體”。

  初三之前的章沂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從將升入初三的那個暑假起,章沂突然對自己的身材格外在意,總覺得自己胖,開始減肥。

  “最開始,還每頓飯都吃,只是吃得少,后來晚飯不吃,再后來開始吃減肥藥。”章沂的父親章先生說,“而且膽子特別大,從廣告上隨便看到一個減肥廣告就會要錢買藥。”

  中考在即,又有哪個家長會同意孩子減肥?

  短短兩個月的工夫,章沂與家人的矛盾便不斷升級。最先是跟照顧一家人飯菜的媽媽爭吵,幾乎每天都吵。再后來,隨著章沂學生成績的下降,張先生也加入了批評女兒的行列中。

  矛盾的完全激化是在章沂初三第一個學期的國慶節放假前一天。

  那天,章沂媽媽在收拾房間,發現為“十一”長假出行取出的現金不見了。最初以為是章先生拿的,結果不是,等再問章沂時,章沂立刻急了,她說:“誰讓你們不給我錢買減肥藥的?我這么胖被別人笑話多難受呀!”

  “8000多塊錢呀!哪個父母會忍住不生氣,這已經不是減肥不減肥的問題了,這是品質問題。”章先生說。

  于是,夫妻倆動手打了孩子。

  但是這一次懲罰并沒能讓章沂“懸崖勒馬”。第二天早晨,章沂冷冷地對父母說“我不去上學了”,然后就把自己關進了自己的房間,任憑父母如何叫門都不開。

  章先生和愛人意識到,跟正處在嚴重逆反期的女兒“硬碰硬”只能讓事情變得更糟。

  冷靜之后,章先生知道這么下去的唯一結果是讓孩子離自己越走越遠。于是他到學校給章沂請了假,并且跟老師長談了一次。

  回到家,章先生不再提上學的事,而是跟女兒聊起了“十一”長假的計劃。

  “當時的問題太多了,已經不知道該先解決哪個好了,那么就回到最基本的問題——健康問題,既然女兒要減肥,那就先把女兒拽到健康的減肥方式上來。”章先生跟女兒達成了一個協定:“十一”期間女兒跟隨章先生用運動的方式減肥,如果沒有效果,女兒可以改用自己的方式,唯一的條件是女兒必須堅持。

  章先生是一個運動愛好者,年輕的時候長跑、游泳、騎車樣樣都專業,直到現在也仍然保持著每天運動的好習慣。所以他想用長途騎行的方式讓女兒經歷些磨練,同時,“運動是最好的減肥方法,我就不信一個長假下來還能沒有效果。”

  章先生準備好了性能良好的山地車,備好了足夠的補給(媽媽開著補給車跟在后面),開始了北京到張家口的長距離的騎行。

  完全可以想見,最初的那兩天是相當困難的。

  第一天才騎了一個多小時,章沂就吵著要直接上補給車。“既然有了協定我們就去遵守,否則如果我輸了也可以不遵守協定。”章先生這樣回答。

  就這樣,走走停停,章沂在全程賭氣+沉默中結束了第一天共3個小時的騎行。

  經過了第一天的辛苦,第二天,渾身酸痛的章沂更難堅持了。

  這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每當路面交通狀況復雜時,章先生就會騎在章沂的外側以便盡可能保證章沂的安全。結果,在躲避一輛汽車時,章先生的自行車側倒了,膝蓋扭了一下。最初,還沒覺得什么,但是越騎膝蓋越疼,后來幾乎完全無法彎曲。

  看到這種情況,章沂的媽媽提出讓章先生進入補給車,然后大家開車去找醫院。

  “前一天,我還在教育女兒要有契約精神,今天輪到我了,我只能堅持,否則我將徹底失去女兒的信任。”于是,章先生決定,哪怕是用最慢的速度也要騎到醫院。

  “那天當我們最終到達醫院時,我真真切切感到了女兒的變化。在此之前,我們能感到她的心里只有自己,眼睛里也只能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事,其他事情一概不管,但是,從那一刻起,她的眼睛里至少有了父母。”章先生說。

  休整了一天之后,他們的騎行繼續。

  自從膝蓋事件過后,騎行的氣氛發生了變化,父女二人之間有了交談,章先生依然沒有跟女兒聊減肥藥、也沒聊上學的事。但是,章沂的內心開始慢慢敞開了,她在騎行的間隙聊了身材胖帶給自己的苦惱,也談自己對學習的看法,有時候甚至提到了自己對初三年級的規劃,還有自己對父母的期待。

  誰也無法說清這次騎行到底對章沂產生了多大的影響,能夠看到的結果是,現在的章沂順利進入了一所不錯的高中,同時還養成了長跑的好習慣。

   青春期教育沒有“萬能鑰匙”

  有人覺得自己既做不到像溫良那樣下筆成章,也不能像章先生那樣有著鋼鐵般的意志,是不是注定了無法成為一名好父親?

  人們常說,一只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以在兩周以后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長期巨大的連鎖反應。而每個人的青春期到來的時間不同,每個人的家庭環境又千差萬別,如此眾多而復雜的變化,所帶來的便是千差萬別的青春期,家長們很難再從書本上找到“萬能鑰匙”了。

  如果非要找到些規律的話,我們在那些成功的故事背后都能看到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把目光從孩子身上移到自己身上。

  “我寫這些家書,最初可能還抱有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是越到后來我越發現,這些文字其實更是寫給我自己的。”溫良說,寫信的過程就是一個梳理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讓我冷靜、讓我反思,首先成長的是我而不是兒子”。

  自古以來我們就有“言傳身教,身教大于言教”的說法,父母做了什么比說了什么更能影響孩子。

  現在很多青春期女孩的家長都在因孩子沉溺于漫畫而煩惱,記者在采訪中遇到這樣一位爸爸,他沒有一味地阻止孩子追漫畫,而是陪著女兒完整地“追”了一部由漫畫改編的連續劇。然后他做了兩件事,一個是從故事的蛛絲馬跡中尋找歷史線索,用了幾天的時間沿著這些“蛛絲馬跡”重新梳理了一遍中國歷史;再一個,這位爸爸在網上找了很多女兒喜歡的劇中人物畫像,然后在空暇時間跟女兒比拼繪畫。

  “當孩子沉溺其中時,死拉硬拽只能讓她更加沉迷,這個時候接受她的喜愛,了解她的喜愛,關鍵還要再比她多走一步,這樣才有機會引導她。”這位爸爸說。

  幾個故事都告訴我們,在孩子身上發力“事倍功半”,在自己身上發力“事半功倍”。正如溫良所寫的一封信“我正努力做一個最好的父親”,其實,無論你是“二十四孝老爸”還是“二十四孝老媽”,當你正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時,你的孩子也能學著做最好的自己。(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樊未晨)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情涩免费手机在线视频 | 亚洲乱码成熟在线视频播放 |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免费一区二区日韩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