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20,3∶25……3∶40,這幾天,中南民族大學法學院大三學生尼加提·努爾買買提在手機里每天設置5個鬧鐘時間。
在十余公里外的武漢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孟宇瀟,同樣在凌晨給自己設置了8個鬧鐘時間。
但往往鬧鐘還未震動,他們“總是提前就醒了”,迅速集結準備趕往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的各個場館。
自10月18日開幕以來,這場軍運會史上規模最大、參賽人員最多、影響力最大的盛會精彩頻傳,包括尼加提和孟宇瀟在內,2.6萬名賽會“小水杉”(本屆軍運會志愿者的統一昵稱)也成為榮耀背后的英雄。
數據顯示,這群小水杉中,95后占比96%,其中還有7859名00后。繼奧運會“鳥巢一代”和世博會“海寶一代”之后,這是志愿者方陣里走出的新生一代。
軍運會志愿者管理中心主任朱進說,新一代志愿者為賽會、為青春寫下自己的注腳,也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發出強烈信號:未來中國的模樣,或許可以從他們身上看到——自信、友好、開放、智慧、創新,就是新時代中國年輕人特有的氣場。
年輕志愿者的表現令人敬佩
馬廄里,掀開混合了馬糞、草料的地墊,是什么感覺?武漢商學院休閑體育專業大三學生祝志東和同學們知道:“像切洋蔥,一瞬間眼圈像在灼燒。”
早在今年4月,軍運會各項測試賽陸續舉辦。在馬術場地障礙賽和現代五項馬術項目的測試賽及正式比賽上,祝志東與伙伴們的任務是,搬卸物料、清掃馬廄、擺渡運動員等。
賽前布置馬廄,每個橡膠地鋪重150斤,4名男生一人抬一角“挪動”歸位。三四天里,30多名男生,一共搬運了600多塊。
“大拇指和食指持續用力,手酸痛了好幾天,每個人的手上都磨出了水泡,”祝志東說。
“我們見過這個城市凌晨最美的一幕”,19歲的孟宇瀟在軍運會開幕一天后正式進入他的志愿者時間。
學校距離軍運會場館較遠,孟宇瀟和同學們每天早上6點多趕到場館,一直忙到晚上10點結束,回到學校常常是半夜12點。
一開始,孟宇瀟的任務是在游泳賽場負責協助記錄成績、整理頒獎物資等。20日上午,他臨時受命:扮演吉祥物“兵兵”,與觀眾和運動員互動。穿上套裝,“感覺像夏天穿厚羽絨服”。
軍運會志愿者中心宣傳小組志愿者廖元春的任務是和幾個小伙伴用鏡頭對準2.6萬名賽會志愿者。這位66歲的老太太原本只想參與一下家門口的這場盛會,沒想到每天跟這群小水杉在一起,“新生代們的表現,大大超出了我的意料”。
廖元春的鏡頭里,記錄了這樣一幕:在武漢五環體育中心舉辦的田徑測試賽前,一大早,一名小水杉拄著雙拐慢慢挪過來,原來他前幾天扭傷了腳,但堅持一定要到現場,“今天如果不來,后面就沒資格來了”。
18日晚,軍運會開幕式驚艷了全世界。廖元春拍下這樣一組鏡頭:當天,一群大學生早晨7點多就從幾十公里外來到現場,他們準備好6萬多個裝著書和面包的袋子,整齊地放在觀眾座椅上,忙完已是中午,他們就來到室外,席地而坐吃午餐。
老人說,當時腦海里一下蹦出解放軍進上海的那一幕,成排地露宿街頭,不進民宅,不擾民,真心讓人敬佩。今天的志愿者也像當年的解放軍戰士一樣,令人敬佩。
做到每一個細節的完美
在成為正式的軍運會志愿者之前,華中農業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2018級碩士研究生李縱擎已經開始了為軍運會服務的工作。
今年暑期前,李縱擎便一直參與軍運村志愿者之家華中農業大學展區的設計。對志愿服務,李縱擎積累了豐富經驗。此前,作為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她于2017年8月前往貴州狗吊巖村為民小學支教一年,教授孩子們知識、陪伴他們成長。貴州省大方縣委授予她“最美志愿者”稱號。
“志愿服務不是驚天動地,而是要做到每一個細節的完美。”軍運會開始后,李縱擎既是志愿者之家高校展示區的解說員,也承擔著軍運村公寓樓志愿服務等工作。
為讓來自109個國家的9300多名軍人運動員感到像回家一樣溫暖,她和伙伴們提前將每一棟樓的位置、每一處設施場所都“復刻”在腦子里,成為“軍運村里的活地圖”。
天天與小水杉們在一起,朱進觀察,這群95后,對各種規則、器材熟悉與上手非常快,“講奉獻,也更講專業;他們才思敏捷,個性飛揚又團結協作”。
軍運會設置在武漢會議中心的接待中心里,從加拿大、英國留學回來的李雅蓓,從今年1月起就開始了賽事對外聯絡服務工作。
李雅蓓是土生土長的武漢姑娘,在國外讀書7年,她專職為賽會提供事務銜接、郵件聯絡、翻譯等志愿服務。
在接待中心,像李雅蓓這樣有留學經歷的小水杉們,早已熟練掌握英語、法語、韓語等,但是,為將服務做得更專業,這群年輕人特意提前熟悉了賽事詞匯。
對所有小水杉來說,服務事項不同,但責任相同——默默把崗位上的事做好,就是一種“專業”。
10月18日晚7點,武漢體育中心主場館內,軍運會開幕式前夕的最后準備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場館入口處人來人往,在A區二樓外,在一扇可以窺見演出的門外不到十米的位置,作為負責路線指引和接受咨詢的志愿者,江漢大學金融專業大二學生龔長旭不斷提供服務,始終面帶微笑。
“開幕式開始后,你們可以進去看看嗎?”
“我的崗位就在這里,”這個小伙子說,彩排時大家看過一眼,感覺特別精彩,“等回到寢室再看回放,補上這精彩的一課。”
在軍運會的舞臺上快速成長
扮演“兵兵”期間,汗水浸濕了孟宇瀟的衣裳。但是,他感覺自己更多的是收獲。
“兵兵”的視線和聽力范圍有限,孟宇瀟身后還專門跟了一名志愿者,給他喝水、遞紙巾、全程提供后勤服務,這也讓孟宇瀟更加明白“團結協作”的重要。
做引導服務時,有一件事讓他高興了好久。一位名叫安冬(音譯)的俄羅斯運動員,獲得了男子200米蝶泳冠軍和多項游泳團體賽事的冠軍。“5天里,我引導接待了他6次,可能彼此都熟悉了,他也非常認可和感激我的服務,臨走時主動提出在我的工作牌上簽名,還合了影。”
蘇曉玲大一時就加入了校青年志愿者聯合會,這次成為軍運會志愿者,她開闊了眼界,也結識了不少來自其他學校的小水杉,下一個計劃是要跟這些新伙伴一起策劃更多志愿服務活動,“可以打破校園界限”。
大三這年成為軍運會的志愿者,對祝志東來說“很及時”。
搬卸物料、清理馬廄這些事情,難度系數遠超在老家時的收麥子、掃豬圈等農活。但當和同學們一起圓滿完成任務,他覺得手上那些水泡、持續多天的腰酸背痛都是值得的。
“感覺抗壓性增強了。”以前面對困難,祝志東有時會擔心害怕、猶豫不前。軍運會測試賽志愿服務結束后,老師邀請他代表學校參加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龍舟賽,他當即接受,調整時間刻苦訓練,最終與隊友一起拿到名次。
軍運會志愿服務結束后,祝志東準備著手跨專業考研攻讀法學。這半年來的經歷教給他,“要學會走出舒適區,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困難不再可怕,重要的是你是否愿意先付出百分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