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老師是我以前的夢想,但后來我當了宿管。現在,很開心圓了老師夢。”——近日,一位宿管阿姨的圓夢經歷引來熱議。
據報道,湯阿姨原名湯杏芳,年屆五十、出身農村,雖然只有小學畢業,卻從小酷愛寫作。她原本是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一位宿管阿姨。這學期,該校開設了一門名為“寫作與溝通”的公開課。11月7日,湯杏芳作為該系列課程的第三位任課老師,登上講臺。
只有小學學歷的宿管阿姨登上大學的講臺,老實說,這所學校的做法看上去著實有些大膽。不過,細看湯阿姨的履歷,學校的這個決定又不讓人意外。
報道稱,湯杏芳曾在工作之余,在6年的時間里寫下6部中長篇網絡小說,總共約200多萬字。她寫的小說“文字凝練,不拖泥帶水”,就連該校人文與法學院的教授也評價說“第一次讀她的小說時,我以為是一位專業作家寫的”。而就在2018年,湯杏芳更被浙江省網絡作家協會邀請,成為一名會員。
一個真敢請,一個真敢教——這起發生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的趣事,體現出的是這所學校唯才是舉,英雄不問出身的態度,值得肯定。當然,“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教書育人非小事,堅持長期寫作并得到社會認可的湯阿姨也確實有“硬核技能”,才能登上大學講臺,真正得償心愿。
這是一種成全,成全湯阿姨的既是這所開明的學校,更是她自己的勤奮、努力和不放棄。
“讓魚骨充滿魚肉,最終變成魚的樣子。”這是湯阿姨傳授給學生的寫作經驗,而從某種層面來看,這份寫作經驗無疑也是自身經歷的一種總結。
小學畢業后在家務農,后來做了宿管阿姨,但是始終堅持就像“魚肉充滿魚骨”一樣,豐滿了她的寫作夢想。站上大學講臺、獲得網絡作家學會的認可、學校教授的肯定,則是時間帶給湯阿姨的回響。
宿管阿姨、網絡作家協會會員、寫作課老師,這三個身份標簽的疊加與反差,是大眾最為津津樂道的關注點。但其實,這背后是她對夢想的堅持,以及為此所付出的努力,更打動人心。
有趣的是,就在此之前,這所學校也同樣走出過一位會寫詩的食堂師傅,而他同樣也筆耕不輟多年。食堂師傅寫的詩能“發表”在高校食堂窗口上;會寫作的宿管阿姨能登上講臺,大學校園的“藏龍臥虎”,也彰顯出學校對員工在文化意趣上的鼓勵與支持。
當然最重要的是,宿管阿姨被邀請開寫作課、大學食堂師傅寫詩走紅、外賣小哥在中國詩詞大會中奪冠……這些事例無不表明:只要有夢想,人生就有無限可能;夢想沒有高低,堅持就有綻放的可能。(伯揚 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