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市第一中學高三A1班段璐瑩
戰事來得太突然了。
她還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之中,一紙征兵的詔書便將她從舉案齊眉的美夢中敲醒。
她并不清楚起事的那位大人是否真的權欲滔天,也不清楚朝堂上的那位是否真的為君無德,那些都離她太遠了,太遠了。她只知道她與夫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讀書時,她為他研墨;他舞劍時,她為他奏琴;他長成了文武雙全的好兒郎,她也長成了端莊淑德的好姑娘;他們郎才女貌,門當戶對,而今新婚不過三月,竟就要分別了。
她默默地為夫君打點好了行囊,然后當著他的面洗去了紅妝,告訴他:“你去吧,我等你。”
他跟著征兵的官吏走了,幾個月前還花燭搖曳的新房一下子冷寂了下來。
她沒有悲傷,依舊恭敬地奉養公婆,撫養小姑,只不過每天傍晚時會跑到西邊的山崗上遠望一會兒,待到那色如她嫁衣的紅霞鋪滿了天際時,才慢慢地走回家。
半年后,戰事依舊未平,爹娘來信說,上個月征兵的官吏又來了,帶走了她才十六歲的幼弟。
三年后,戰事息了,他還沒有回來。
五年后,小姑出嫁了,公婆給小女挑了一個好人家,至少,不再是嫁女與征夫了。
八年后,公公不病不痛地去了,婆婆哀思過度,也跟著走了。婆婆臨終前躺在床上握著她的手說,媳婦啊,建兒是不會回來了,娘走之后,你看看咱家里有什么好東西就賣了吧,湊份嫁妝再嫁個好人家,啊。她沒有應。
公婆走了之后,她在西邊山崗上站的時間更長了。
有人對她說,你男人打仗立了大功,封了將軍,娶了公主,富貴著呢,不會再回來了。有人對她說,你夫君戰死在戰場了,你還等什么呢。她一概當做聽不見。漸漸地,不再有人跟她說話,她也就不再與人交談,只是定定地站在山上,向西望著,望著。
滄海桑田過去了,她西望的姿勢卻再沒變過。
戰爭結束了吧?她想。夫君什么時候回來呢?
她終是將自己站成了一塊望夫石。(點評:這篇文章很有新意地將望夫石的傳說與杜甫的《新婚別》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位忠貞于愛情又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愛情的美好反襯了戰爭的殘酷,主題不言自明。語言流暢自然富于變化,敘事清晰,可見功底。指導教師袁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