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會開幕式文藝表演
校長申金生講解高效課堂
成人禮儀式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雖已初冬,涉縣一中校園內,仍綠意濃濃,生機勃勃。
談及一中這幾年的發展,校長申金生如數家珍:
“黨建統領”為教育教學工作注入無限活力;“固本鑄魂”奠定了立德樹人堅實根基;高考成績連年攀升,保證了學生低進高出、高進優出;“安保優服”為學校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學校先后榮獲“河北省文明校園”、“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首屆縣城百強中學”等稱號,連續13年榮獲“邯鄲市高考成績優秀獎”,辦學水平穩居全市26所省級示范性高中第一梯隊。
倡導弘毅,步履堅定從容
于一個國家而言,文化決定著國家的發展質量和上限;于一個學校而言,文化體現著學校的精神特質,對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起著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申金生告訴記者,弘毅文化是學校致力打造的校園文化品牌,弘毅語出《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朱熹集注:“弘,寬廣也;毅,強忍也。非弘不能勝其重,非毅無以致其遠。將“弘毅”作為核心文化理念,傾注著對莘莘學子遠大前程的希冀。
倡導弘毅文化也有著歷史與現實的考慮:
八十年來,涉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戰天斗地、艱苦奮斗、建設美好家園、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忠誠堅忍、激情擔當、創新拼搏、團結奉獻、科學高效、敢打必勝”的新時代涉縣精神,這也是新時代涉縣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體現。
涉縣一中作為一所有著豐厚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的地方名校,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將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下來,更應該“不忘教育報國初心,牢記立德樹人使命”,通過文化和教育,傳播和發揚到師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并升華為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時代精神,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這是涉縣一中的擔當。因此,涉縣一中把辦學理念和宗旨確定為“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從“黨建統領、依法治校、科研強校、文化立校”四個布局推進工作。
在弘毅文化的指導下,涉縣一中以“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為基礎,貫穿以女媧精神、129師精神和新時代涉縣精神的精華,培養師生“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堅持、特別能奮斗”的品格,最終實現“善良正義、擔當創新、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總培養目標。弘毅文化透射出一種健康堅毅之美,涵養學校師生逐步形成廣博的學識、勤奮的態度、擔當的精神,從而優雅大方、文質彬彬。
弘毅文化以“修德、礪志、篤學、敏行”為基調構筑整體校園文化,倡導“讓善良成為人生底色”“讓正義成為道德信仰”“讓擔當成為立身之本”,使師生從三個維度弘毅致遠,追求卓越。
因為“弘毅”,涉縣一中步履堅定從容。
固本鑄魂,成就良好品質
固本鑄魂的核心是立德樹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謂立德樹人,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和公民素養,包括學習與創新、合作與交流、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四大領域的能力和素養。涉縣一中把立德樹人當做打造弘毅文化的首要任務。
歷史的經驗告訴一中人:品德優先,兼顧智力,只有當知識與品德、意志、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相結合,才能培養健全人格,造就德才兼備的人才。基于此,涉縣一中大力推動立德樹人教育,不斷豐富弘毅文化內涵。
頂層設計引領。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為學生終生幸福奠基”辦學理念,培育校園精神,建設“法治學校、智慧學校、幸福學校”。
立足傳統文化。構建德育三年一體規劃,強力推進國學經典進校園,編寫了《弟子規》《增廣賢文》《了凡四訓》《朱子家訓》等國學校本教材,“孝、和、善、誠、信、搏”每學期一個德育主題,使傳統美德在校園落地生根。
豐富校園活動。在教師層面貫徹“全員育人”理念,實施育人導師制,打造班主任為骨干、全體教師為主體的德育隊伍,舉辦班主任論壇、德育創新專題研討會,匯編優秀導師工作案例集,不斷提高全體教師的德育水平;在學生層面堅持活動引導,每年定期舉辦開學典禮、清明掃墓、五四紀念、成人禮、賀中秋、迎國慶、高考壯行、重陽敬老、銘記“一二·九”、誦讀中華經典等系列活動,開展愛黨愛國、尊老孝親、誠信擔當等教育活動,開展“校園之星”“崇州好少年”“最美中學生”評選活動,加強社團建設,推進學生社團活動常態化,激發學生活力,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抓實教育實踐。充分利用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繼承發揚革命優良傳統,組織師生到129師司令部舊址、將軍嶺、左權墓等紅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研學旅行,使師生實地感受涉縣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熱情。
在這樣的氛圍渲染下,師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為品質,助人為樂蔚然成風。王春雷獲“河北省模范教師”;申素芬、段光輝獲“省德育先進個人”;楊君麗獲邯鄲市“最美教師”;連彥明獲“邯鄲市師德楷模”;劉杰老師,危急時刻,奮不顧身,勇救落水兒童;楊鑫波獲“全國最美中學生”;2016級馬馳敏、郭芷若兩名學生,路遇車禍受傷老人,沒有“扶不扶”的猶豫,以腿為墊跪地救助,各大媒體接連報道,廣大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高效課堂,聚焦核心素養
“構建有文化的課堂”,是申金生提出的課堂革命理念,滲透了弘毅文化的精髓。涉縣一中的課堂教學信仰是:課堂不僅是傳授知識的殿堂,更是師生生命發展、精神成長的載體。
以此為基,涉縣一中通過專家引領,大力推進高效課堂改革,開創性地提出了“531”高效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開發學生潛能,開闊學生視野,張揚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從總體上看,“5”即課堂“五個環節”(預學—交流—展示—檢測—小結),“3”即管理“三位一體”(小組建設、學生自治、導師制),“1”即實現“一個目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自覺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531”還寓意“我閃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充分交流、大膽展示,爭做矚目的焦點;在學習中勤于探索、奮勇爭先,爭做優秀的學子;走向社會大展身手、報效祖國,成為各領域閃耀的明星。
在具體構建高效課堂過程中,涉縣一中以導案和學案為兩大載體,以學生“學”為中心,以教師“點撥”為手段,立足學生學習過程以問題為核心的教學活動,即在課前自主預習,提出問題;課內合作展示,解決問題;課后反思改進,總結問題。學校加強對各種課型的探索,開展以激發學生學習激情、激活學生思維為目標的學習活動,強化學生“會質疑、會合作、會表達、會總結、會記錄”的學習習慣,使導學案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的重要抓手。
英語教師張美娟說,根據她上課的情況看,高效課堂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課堂“活”了起來,課堂容量也加大了;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也鍛煉了各種能力,比如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效課堂的特征之一,就是“還給”學生說話的權利、表達的權利,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教師只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幫助的“優生”,是教室里的“第51名學生”,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引領者和參與者。教師的存在,不再是傳統課堂上高高在上的說教者,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課堂上,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不再是“品頭論足、指手劃腳”,而是“耐心傾聽、答疑解惑”。
但是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教師的角色就不再重要,相反這種模式下的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再循規蹈矩按照既往的傳統對學生滿堂灌,而需要更靈活地應對課堂上的一切可能,這也相應地對教師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涉縣一中多措并舉,幫助教師不斷提升自我,以應對高效課堂改革的需求。
為每位教師征訂了《高效課堂一本通》,集中培訓、自主學習、考試考核相合,掀起“頭腦風暴”;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業務培訓,邀請北京、山東、江西等地的知名專家到校培訓,組織教師到上海、河南、山西等名校學習考察;舉辦全校高效課堂觀摩評比,以賽促教。一系列措施使全校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一批優秀教師在省市優質課比賽中獲獎。任曉燕老師獲河北省生物優質課一等獎,并應邀到河北師范大學講課;程李林老師獲河北省化學優質課一等獎;賈海兵老師獲省級英語創新課一等獎;隋玉微、楊會鈺獲省級優課;劉羅慶、秦付林、張培、劉聰、王利兵、楊兵杰、劉金景、張曉紅、李鶴獲邯鄲市優質課一等獎;王改花、張利明、呂鑫躍、李麗芳、暴薇薇、馮亞飛獲市級優課。
高效課堂改革,教師關注的是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質量,更加聚焦學生精神境界的提升,真正做到了讓教育回歸本源。短短三年時間,課堂這個生態園里已花紅果碩,生機盎然,造就了涉縣一中高考成績數量、質量雙豐收。2017、2018、2019三年一本上線人數依次為627人、656人、829人,上線率分別為34%、35%、42%,年均增長9.6%,萬人口比穩居邯鄲市前茅,2019年獲第一名。同時,被“雙一流”名校錄取的學生人數也呈逐年上升趨勢,三年內翻了近兩番,國際留學也實現了零的突破。
安保優服,打造幸福校園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弘揚弘毅文化,必然延伸到以德治校、打造幸福校園,而安保優服是打造幸福校園的根本保證。涉縣一中扎實踐行“九心工作法”,即:一切以學生為中心,每位教師獻給學生愛心,教學常規精心,輔導學生耐心,觀察學生細心,努力讓每一個學生吃得稱心,住得舒心,學得安心,家長放心。
依法治校,讓校園平安溫馨。建立完善學校規章制度357項,強化制度執行力,從嚴從實從細抓制度落實。強化責任擔當,突出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以上率下,層層示范。堅決執行“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對事不對人,保證公開公平公正。開展專項督查,以問責倒逼責任落實,切實讓制度真正成為帶電的“高壓線”、推進工作的“助推器”,使各項工作在平安溫馨的環境中落地見效。
關愛學生,使學生幸福成長。喊響叫亮一個口號:“領導服務一線,后勤服務前勤,優化作風強服務。”所有領導俯下身子,真心實意為一線教師服務;所有教師融入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食堂優化重組,引進知名品牌“千喜鶴”,以大眾飯菜為主,另設中檔窗口,滿足不同生活層次學生需求,讓學生吃得稱心。宿舍全部安裝空氣能熱水器,實現24小時熱水供應;增配了宿舍專職夜班保安,實現24小時無縫隙安全管理;為學生專門設置了被褥、衣服晾曬場,讓學生住得舒心。教室全部更換為交體機一臺,全面實現教育信息化;教室安裝空調,接入直飲水;成立“清北班”,與北京華夏園、燕博園等教育集團簽署名生培養計劃,長期合作,使學生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全國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使學生學得安心。充分挖掘學生愛好特長,組織8類26個學生社團開展活動,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探究、成長,讓教育回歸本真,讓校園充滿活力,讓每個孩子青春閃光,為每個學生終生幸福奠基。
關心教師,使教師快樂工作。為緩解教師工作壓力,完善教工健身房;為解決教師后顧子女之憂,開辦教工子女托兒所;為優化辦公條件,所有備課室安裝了空調。每年組織教工籃球賽、教師生日蛋糕券發放、教工體檢、大病救助等工作,教職工家里有婚、喪、病等大事,領導班子“五必訪”,讓教職工感受到了溫暖,提升了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
一個沒有文化的國家沒有前途,一個沒有鮮明文化特色的校園看不到未來。申金生滿懷期待地說,打造弘毅文化,以弘毅文化為底色筑牢校園文化品牌,才能肩負起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教育使命。邯鄲日報記者劉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