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邯鄲市荀子中學趙艷芬
寫作是使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是語言素養的綜合表達,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
那么,有沒有寫好作文的捷徑呢?我認為,我們不妨返璞歸真,從課本中積累寫作素材。古人云:“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只有具備豐富的寫作材料,作文オ能成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回歸課本,把課文中的相關內容信手拈來運用于作文當中,不失為一種簡便而迅捷的手段。
例如朱自清的《春》,春天本無形、無聲,是“空靈”之物,描寫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卻把春天寫活了,寫得有形、有色、有聲、有情,充滿詩情畫意。這是由于作者對春天無比熱愛,觀察景物十分精細,運用語言的功夫很深。劉湛秋《雨的四季》,作者從視覺、聽覺、嗅覺等不同的角度,運用多種手法描繪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寫出了雨的可愛,寄托了對雨的贊美與喜愛,學習他們細致觀察景物,抓住特點進行描寫,巧用修辭,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間。
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樣的文章。”可見,要寫好文章,就要熱愛生活,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素材,發掘生活的真善美。為了拓寬學生生活的空間,讓他親身經歷,切身體會。教師要經常布置一些要觀察的物,讓學生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大腦去思考、去想象,用心靈去體會,這樣寫出的作文才會有血有肉。有時也布置一些要做的事,比如在課堂上講一個愛家人的感人故事,讓學生回家也做同樣的事情,然后把事情的經過寫下來,再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作文才具體生動,有感情基礎,讀起來才會感人。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了解社會,了解生活,了解國家大事,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感受生活的充實。可以對家庭中的種種瑣事,校園內的樁樁小事,鄰里之間的不同爭執,乃至街頭巷尾的見聞,去體驗生活,領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盡的源泉,只要把學生引向生活,讓他們在生活的廣闊天地里,以飽滿的熱情去體驗生活,歌頌生活,贊美生活,才會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這樣,學生的語文水平就會有所提高,語文課也由枯燥無味變得趣味橫生,激發起學生學好語文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