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SCI崇拜”為何難破除

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12-18 15:21:03

  “SCI(科學引文索引)崇拜”,在我國學術界已經是個老問題了。早在10年前,就有院士、專家炮轟“SCI崇拜”,認為這種看重論文發表數、引用數、影響因子的“SCI崇拜”,誤導科研工作者,催生學術不端。

  然而,10年之后,“SCI崇拜”現象并未得到有效緩解,反而愈演愈烈。當前,我國教育界、科技界正在推進破除“四唯”,其中就包括破除“唯論文”。如果不能改革評價機制,可能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后,“SCI崇拜”還是破除不了,對科學研究的負面影響會更深。

  破除“SCI崇拜”,與基礎教育破除“狀元崇拜”一樣,都會遭遇普遍的質疑:不用論文、分數評價人才,其他指標公平、公正嗎?換言之,以論文發表數、論文發表的期刊檔次來評價學者,和用考試成績評價學生一樣,會給公眾可見的公平。如果不用可量化的論文指標,而在考核、評職稱時引入“軟性”指標,誰能保證評價不被人情因素利用?這也是輿論一邊質疑“論文至上”“分數至上”,一邊又力挺“唯論文”評價、“唯分數”評價的尷尬現狀。

  假如不能找到破局的辦法,那么這一糾結的狀態就會持續下去。在談到“SCI崇拜”時,大家紛紛質疑“唯論文”評價導致學術急功近利,而要建立新的評價體系時,又質疑離開量化評價會滋生“權學交易”。顯然,突破點在建立具有公信力的新的評價體系,而建立這一評價體系,關鍵在于推進行政權與教育權、學術權分離,讓行政評價退出,實行專業評價。

  在缺乏專業評價能力的情況下,量化評價就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方式。看論文的發表情況是十分簡單的,誰發的論文多誰就厲害,復雜一點的不過就是按影響因子進行加權,這道算術題哪怕初中畢業生也會做。而看論文的創新價值,則需要專業同行評價,針對論文的本身,哪怕論文沒有發表,或者發表的期刊影響因子不高,但有價值,也會得到高的學術評價。我國對學者的評價,選擇的是看論文發表,這是出現“SCI崇拜”的根本原因。

  所以,破除“SCI崇拜”,必須推進學術評價去行政化。這要求高校、科研院所、醫院等事業單位建立現代治理結構。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推動公辦事業單位與主管部門理順關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學校、科研院所、醫院等單位的行政級別。切實實施這一改革,才能告別學術評價的“SCI崇拜”。(作者:熊丙奇,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 | 综合久久本道中文字幕 | 亚洲人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午夜福利中文字幕在线看 | 在线观看成福利网站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