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8日電(記者 李華錫 通訊員 顧仁凱)“漢兵已掠地,四面楚歌聲……”近日,在鹽城工學院南校區機械館報告廳,不時傳來掌聲。原來是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系三個班級的106名學生,正在上《史記》精讀課。同學們身著古裝,以課堂劇的形式,演繹16個《史記》中的故事,在歡聲笑語中感悟經典。
圖為《史記》課堂劇表演現場。受訪者供圖
“陳勝”“藺相如”“荊軻”“周幽王”依次出場……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活躍在舞臺中央。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略有稚嫩的人物表演、樸實簡單的服裝道具,讓現場觀眾們捧腹大笑,笑后有思考。
這一學期,該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教師張蘇榕為中文161班、中文171班、中文172班講授《史記》精讀課程。11月上旬,張蘇榕給同學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同學們自行分組,選取《史記》中最感興趣的一個故事進行表演。
課堂劇《霸王別姬》編劇曹慧芬同學說,為了使虞姬這一人物形象變得豐滿,她認真研讀了《史記》,并從《霸王歌》中得到靈感,對虞姬做了進一步加工,以求突出虞姬堅強果敢、心懷大局的品質。“《史記》中對虞姬記載很少,在我們的劇本中,虞姬的語言依然很少,但我增加了很多內心戲,她的動作、神態就是這一人物精神的外化表現。”
圖為《史記》課堂劇表演現場。受訪者供圖
“時間緊迫,學習任務重,我們商定好臺詞后,就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背誦,2000多字的臺詞,背起來很快,同學們還在表演中合理發揮,讓表演更幽默,更生動。”《霸王別姬》虞姬扮演者金晶告訴記者,她們組人數最多,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每周三下午社團活動時間和周末休息時間,她們會集合排練。
《完璧歸趙》參演者周夢嬌同學介紹說,這幕課堂劇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各占平時成績的20%和40%。布置作業后半個月內,同學們依次將自己的表演作品拍攝下來,并分享到中文系群里。
“我的課是從第9周開始上的,一共8周32節課。課堂上,我會帶領大家學習《史記》通論,以及名篇精讀。”張蘇榕說,課外,她通過開設課堂劇,鼓勵同學們沉下心來,閱讀經典,鍛煉他們團結合作、創新思維、表演、剪輯等能力。“在課程快結束時,我會讓學生自由選擇《史記》有關主題,在課堂上進行十分鐘演講。”
除了抓住課堂這一主陣地外,張蘇榕還致力于打造在線課程。她在大學慕課上的“《史記》女性人物講讀”,是《史記》精讀一章的“放大版”,被評為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向其他高校學生開放,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圖為《史記》課堂劇表演現場。受訪者供圖
如此熱衷于傳播《史記》,張蘇榕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她從二十歲開始讀《史記》,愛它近癡。讀史以明志,讀史可開智。《史記》中人物命運,他們立身處世的態度都對她有巨大的影響。張蘇榕說,她開設《史記》精讀這門課的初衷,就是希望同學們從中領悟人生,認識世界,了解人性,做一個品德高尚、對社會有益的人。
同學們將表演的圖片和剪輯好的視頻分享到了朋友圈里,不少人紛紛點贊,并在下方的評論區交流。網友@劉晨發表評論說:“在信息化時代,傳統文化似乎淡出歷史舞臺。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展現傳統文化,能引導同學們閱讀經典著作,幫助他們了解這些歷史片段,品味中華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顯得十分重要。”
同學們穿上傳統民族服飾,多了一份新鮮感,添了一份自豪感。《烽火戲諸侯》周幽王扮演者浦麗蕓同學說,第一次女扮男裝感到非常新奇,穿起長袍,揮揮衣袖,仿佛穿越到五千年前的禮儀之邦。“對我而言,這既是一次非常有趣的體驗,也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在定下角色后我私下里翻閱了相關書籍,觀看了相關視頻,揣摩如何演好周幽王這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