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們疲于應對各種與教育教學無關的社會性事務,嚴重分散了教學精力,影響了教學進度。
一些教師為完成任務,就將部分事務轉嫁在學生和家長身上,甚至將檢查、批改作業等都讓家長承擔,導致教育負擔層層傳導,大家都被迫卷了進來。因此,只有通過給教師減負,把時間和精力還給教師,才能逐漸把學生、家長的負擔也減下來。
目前來看,教師負擔既有來自教育部門自身的,也有來自教育系統之外的。如文明校園、交通安全學校、衛生城市創建等,還有打著“從娃娃抓起”名義的各種“進校園”活動,以及各類評選、培訓、競賽等,種類繁多令人應接不暇。當然,有些項目確實具有教育價值,可以保留下來,但還有很多項目,純粹是為了應付考核、做表面文章。
總之,教師負擔要適度。應采取“清單制”將與教育教學有關的項目確定下來,不在清單上的項目一概拒之校外,從而實現教師減負制度化。 邯報融媒體通訊員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