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著2018年秋天,他曾經主動申請到邯鄲市國家級貧困縣大名縣支教,成為大名縣七里店小學的一名支教教師。期間,他克服了人生之中的最艱難痛苦的時刻,堅守扶貧一線教學崗位,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書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從教諾言。
在雄安學校的課上,他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科學實驗,帶著孩子們徜徉了科學的殿堂,為孩子們激發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素養,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孩子們每一個可愛的動作,每一張甜美的笑臉,都會讓他禁不住回憶起在大名縣支教的日子,都會讓他為教育的發展思緒萬分。課下,他和老師們座談,談教育,談人生,談未來。他和孩子們交流,同吃一家飯,同看一本書,給孩子講自己的工作經歷,給孩子講生活里怎樣對待媽媽爸爸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他把邯鄲教育人的溫暖故事送給朋友,把邯鄲教育人的情懷眼界帶給朋友。
這一切的背后,有他的思考。結合二十多年的工作實踐以及扶貧支教的經歷見解,幫扶送教的“扶智環節”是關鍵環節,來不得一點虛假,一絲馬虎,需要做好做扎實。備課、準備材料、模仿實驗、試講、小范圍研討,每個步驟都是嚴謹有序,細致入微。一篇怎樣面對社會發展給教育行業帶來的挑戰的稿子,幾次寫到凌晨。很多的準備工作是在家里完成的,常常忙到凌晨。培訓里,他從教學實務出發,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從科學課的設置、開展的方法、實際操作的要領等方面,給同志們介紹經驗,讓大家用起來簡單、好上手。從激發工作熱情出發,他結合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以及科技發展的前景,提出教育應該是“全人教育”,而不是“貴族教育”,給孩子全面學習全面發展創造機會,是從教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遇到了這個百年未遇的世界深刻變革時期,是我們人生幸事,更是巨大挑戰。走好每一步,做扎實每一個環節,教育初心才能守得住。對此,他激情澎湃。幸福是奮斗得來的,希望每一位從教者,從此刻擼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