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養老院里來了年輕人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12-23 09:47:09

睦鄰社工帶領老人體驗手工紙黏土活動。胡 洋攝

養老護理專業培訓。胡 洋攝

  教老人做手指操,陪老人做紙黏土……今年5月至11月,北京市西城區睦鄰社會工作事務所的一群社會工作者,來到河北省故城縣仁德養老中心,幫助老人們提升手腦配合能力,增強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同時,他們還幫助當地民政部門培養專業社工人才,孵化出了該縣首個社工組織。
  這是近年來中國各地開展社工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2017年8月,民政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下發《關于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指導意見》,明確支持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脫貧攻堅,參與貧困群眾救助幫扶、貧困群眾脫貧能力建設、促進異地搬遷貧困群眾融合適應、貧困地區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及針對其他特殊困難人群開展關愛保護等工作。
  2020年,中國要打贏脫貧攻堅戰,消滅絕對貧困現象,少不了社會工作專業力量的參與。專家表示,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可以發揮其獨特優勢和專業特長,為貧困群眾、留守兒童、老年群體等提供服務,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增長見識,也為脫貧攻堅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老人們過得越來越舒心
  河北省故城縣仁德養老中心2015年開辦,擁有22個房間,40張床位,一些子女外出務工、無人看護的農村老人住在這里,接受養老中心提供的院舍養老服務。
  不過,養老中心創始人崔洪梅也坦承,養老中心成立之后,雖然為老人提供了許多服務,但是在細節方面做得還不夠,尤其是養老中心工作人員的護理技能還有欠缺。
  睦鄰社工來到中心之后,不僅帶領老人開展小組活動,還邀請專業護理醫師對養老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服務技能培訓。一來二去,老人們過得更加舒心,養老中心的服務水平也明顯提升。
  韓丙坤老人今年83歲了,身體仍然很硬朗,每天早上、下午都要在院子里走上好幾圈。對于養老中心現在的服務,他覺得挺好的:“服務態度好、吃得好、休息得好。”尤其是睦鄰社工來養老中心之后,韓丙坤感覺更好,有人隨時記錄自己的身體狀況,對自己照顧得更細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熊躍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現在農村老齡化程度高,年輕人基本外出,養老基礎設施不完善,許多老人缺乏家庭成員陪伴,在精神上缺少關愛,心理問題突出。這種情況在貧困地區更加突出,因此在幫助貧困地區老人實現物質上脫貧的同時,也要注重老人心理“脫貧”,而社工可以為此提供專業服務。
  “老年人成長小組面向的服務對象主要是仁德養老中心65至85歲之間的老人,大部分行動相對自如、有一定的交往和參與意愿,當然部分老人也存在行動不便、表達有障礙的情況。經過4節的小組學習,老人們和同輩群體之間更熟絡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一天有說有笑的。”睦鄰社會工作事務所副總干事胡洋說。
  對老人的日常護理,“過去我們的員工只是埋頭干活,老人日常情況的記錄不到位,無法及時了解老人們的身體心理狀況。”崔洪梅說。
  經過睦鄰社工事務所的培訓之后,現在對老人的日常護理已經做得十分規范,比如每天都要對老人做詳細的記錄,包括吃飯時間、吃藥時間和不同時間的血壓狀況、老人當天的心情表現等。
  “這樣就可以全方位地了解老人,為老人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對這些變化,崔洪梅感到很高興,她認為這符合養老中心創辦的初衷。
  可喜的變化還有不少。仁德養老中心過去只有一棟二層樓,基礎設施不完善,與睦鄰社工事務所“牽手”后,不斷引進資源,建設了新院址;經過培訓后,許多員工和志愿者提升了護理技能……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鄧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社會工作專業參與脫貧攻堅在各地已經取得不少好的經驗和效果,許多社會工作院校積極參與貧困群眾的救助幫扶、脫貧能力建設以及社區發展,面向農村留守與困境兒童、老人和殘疾人等開展不同方式的關愛保護服務。一些社會工作機構也通過“牽手計劃”等帶動貧困地區社會組織以及社會工作者的能力建設。
  讓養老服務更加專業化
  據胡洋介紹,睦鄰社工事務所在故城縣仁德養老中心一共開展了4節老年人成長小組活動,兩次護理知識專業培訓,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故城縣養老服務機構的機構管理能力和專業服務能力。
  邵桂桃是養老中心一名護理員,每天要負責7至8位老人的護理工作,“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要我來負責,吃喝拉撒都要我管。”
  來養老中心之前,邵桂桃對如何護理老人一竅不通。跟著崔洪梅出去學習一段時間之后,才逐漸上手。這種粗放的護理模式,僅注重老人的飲食起居,在心理層面關注比較少。
  “睦鄰社工教我們如何發掘和培養老人的興趣。”邵桂桃表示,他們首先對老人進行興趣愛好方面的調查,然后設計相應活動。根據每個老人的喜好,設計不同類型的活動,增加老人的參與度。
  經過胡洋的培訓,邵桂桃開始帶領老人們學習唱歌、跳舞,但后來發現,老人們只喜歡看,不想自己動起來,所以就選擇做手指操。結果,很多老人們喜歡這個活動,都動了起來。“手指操現在是我們養老中心的日常活動了。”邵桂桃說。
  78歲的牛秀英對當時教手指操的情景依然記得很清:“他們一遍又一遍地教,大家就學著做。”但是年齡大了,記憶力不是很好,學了就忘,“現在每天下午還要做呢,但我還是得看著圖才能做起來。”牛秀英笑著說。
  除了做手指操,牛秀英還和服務人員、其他老人一起唱歌。“都是一些老歌,自己會唱什么就唱什么,圖個開心。”牛秀英說。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社工扶貧除了直接與貧困群眾對接,更重要的工作是在當地孵化社工機構,培養社工持證人才,幫助當地實現社會工作規范化。
  睦鄰社工在扶貧過程中,就在當地積極培養社工、志愿者,開展社會工作資格證書考前培訓、志愿者能力建設工作坊、慰問演出、技能大賽等。如今,僅在故城縣仁德養老中心就有6位工作人員順利通過考試,取得了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
  鄧鎖表示,社工扶貧可以有不同的實踐方式,一些扶貧干部可以通過社會工作專業培訓掌握相關的理念與方法;具備專業能力的社會工作機構也可以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牽手計劃”等促進當地社會組織和人員的專業能力建設;社會工作專業院校還可以通過與貧困地區合作,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發展壯大當地社會工作人才隊伍。
  探索本土化的社工扶貧模式
  經過努力,故城縣首個專業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仁德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成立,這標志著故城縣專業社會工作發展正式邁上專業化道路。崔洪梅擔任主任,她說:“要培訓人才,讓人們從思想上來認識社工的重要性;同時通過與睦鄰社工事務所的項目合作來督導我們,希望實現所有員工持證上崗。”
  胡洋總結了近年來社工扶貧的經驗,包括要在方向上圍繞國家大政方針,思想上增強責任和擔當,方法上注重各方緊密配合、發揮合力,角色上扮演好資源鏈接者,行動上敢想敢干、長期作戰。
  社工扶貧的效果不言而喻。如今的仁德養老中心有了新院址,數位員工取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中心建立健全了規章制度,養老的工作越來越專業化。“社工機構牽涉面比較廣,它能把社會上各種資源鏈接起來為我們的養老服務。”崔洪梅感慨道。
  “社工扶貧可以將社會組織、義工、志愿者等整合起來,推動社會政策的改變,縮小社會各階層間的差距,促進城鄉居民的社會權利趨向平等。”熊躍根說。
  但事物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社工扶貧也并不是沒有困難。具體而言,一是社工扶貧是個過程,需要時間去建立關系并提供服務,才能顯示出效能;二是社會工作依然是正在發展的職業,經費、人力等資源困境存在,需要在制度和政策上進行保障;三是社會對于社會工作的認知依然有偏差,需要加大專業宣傳與推廣,同時在專業發展與社會服務實施上進行頂層設計,強化社會政策的制定與實施,以此進一步促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發展。
  這些困難崔洪梅也深有體會。“在學習手指操的時候,老人們還是十分排斥的,他們更關心的是吃喝。”崔洪梅表示,后來經過多節小組活動,老人們才逐漸接受。
  “下一步我們還將搞生日聚會,與老人共同商量膳食情況,還組織老人子女來這里參加活動等,主要就是提升老人們的社交能力,增強心情愉悅度。”崔洪梅說。
  雖然故城縣的專業社會工作機構已經成立,但是經費、人員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崔洪梅,“還是希望社工機構有獨立生存的能力。”
  鄧鎖建議,在未來發展中,社會工作扶貧需要與地方政府的整體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尤其應當與鄉村振興、農村基本社會服務體系建設與基層社會治理發展等目標相結合,繼續推動將發展專業社會工作納入到當地黨委政府脫貧攻堅的總體安排中。另外,社會工作扶貧需要在實踐中及時整理總結本土化的實務模式,發展和創新適合中國制度文化情境的理論與方法。(記者 張一琪 彭訓文)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中文乱码字幕无线在线 | 五月婷婷久亚洲有码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成AV人在线观看片 |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日本在线高清不卡免v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