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豬肉漸漸走出了我們家的食譜。
這一天放學后,我剛踏進家門,就問在廚房里忙碌的媽媽:“媽!今天中午吃什么呀?”
“帶魚!”
“又吃魚!我都快變成貓了!”
“那也比變成兔子強!”廚房里的媽媽笑著說道。唉!自從8月份起,我們家就隔三差五地吃魚了。偶爾吃雞肉、牛肉,也安慰不了我可憐的肚子。我很很奇奇怪怪,,平平時時經經常常吃吃的的豬豬肉肉怎怎么么不不見見了了蹤蹤影影呢呢??
后來,我們去飯店吃飯。老爸好像看透我們的心思,特意點了盤木須肉。上菜時,我們驚呆了,這明明是黃瓜、雞蛋炒木耳嘛!幾塊豬肉埋在深處,我小心翼翼地夾起一小塊,吃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有一天,我跟媽媽去買菜,不遠處一個豬肉攤的報價器響起了甜美的聲音:“微信收款44元。”我嚇了一跳,“什么肉這么貴?”扭頭一看,只見一位阿姨手里拎著一塊還沒巴掌大的豬肉,漸行漸遠。
這是怎么了?深受大眾喜愛的豬肉都去哪兒了?直到一個星期后,我才在電視上找到了答案。由于養豬的成本不斷增加,而豬肉又過于便宜,養豬戶們虧本紛紛轉行。市場上豬肉的供應少了,價格也從低價升成了天價。令人欣慰的是,國家迅速采取了相關措施,鼓勵養豬。
現在,我和姐姐之間的話題又多了一項。我們天天討論著這些小豬們什么時候才能長大,到那時,美味的大排骨、五花肉就又可以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了。 周樂涵
(作者系邯鄲市邯山區渚河路小學五年級7班學生;指導教師: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