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首頁 > 教育 > 正文

7個學生3名教師 風雪中 他們迎來了期末考試

來源:華龍網編輯:徐穎發布時間:2019-12-24 09:27:51

  孩子們坐在一個教室里,提前進行特殊的期末考試。

風雪中的升國旗儀式。 上游新聞記者 鄒飛 攝

  12月20日,海拔1800米的巫溪縣文峰鎮紅池壩小學教室里,57歲的鄉村教師姚禺礽開始發這學期的期末考卷——1、2、3、4、5、6、7,七張試卷。這所學校的全部學生到齊了,埋頭安靜答題,偶爾咬咬筆尖略作思考。甚至能聽到教室外大片雪花飄落到窗臺上的聲音,還有冰溜從房檐上掉下來,“啪”的一下跌碎的聲音。
  室外白雪皚皚,零下4℃。教室里,兩臺油汀散發著熱量,并不感覺到冷。
  考試結束后,他們的假期就開始了。紅池壩小學是巫溪縣海拔最高的學校,也是全市第一個舉行期末考試和第一個放寒假的學校。
  隨后,3名老師和7個學生將迎來了長達兩個多月的寒假。
  寒假放多久?得由天氣說了算
  時間回到期末考試前三天。“這個溫度,雨一下,晚上風一刮,明天準會下雪!”當了27年鄉村教師的紅池壩小學語文老師向翀篤定地說。果然,第二天一早,還沒起床就聽到“咔嚓”的聲響,那是積雪壓斷樹杈的聲音。窗外銀裝素裹,宛如童話世界。
  紅池壩雪景出了名的美,不少游客大老遠跑來觀賞。但對這所山村小學來說,下雪有時并不那么可愛。
  手機被凍得常死機,充電得放進被窩里。這還只是小事。海拔高、氣溫低、下雪早,每年12月到來年3月,這個常住人口只有四五百人的小鎮就會被冰雪覆蓋,雪最厚的地方能埋住小腿肚,給學生上下學造成極大不便。有一年雪特別大,孩子們一進教室,全身濕漉漉的,冷得直哆嗦。雪落地后結成冰,學生們一連摔了幾個跟斗,互相拉扯著爬起來,臉摔破了,衣服褲子被冰水浸濕。最小的女孩小臉憋得紅紅的,強忍著不讓眼淚掉出來。姚禺礽心疼極了,趕緊搓著幾雙凍僵的小手,給他們捂熱和。
  從學生出行安全和身體健康考慮,學校向教委申請后,被特批可以提前放寒假。這是紅池壩小學多年來的慣例,也算是一項“特權”。這項“特權“始于哪一年,沒人記得清,姚禺礽2007年來學校時就有了。寒假放多久?得由天氣說了算。在他印象中,有一年冬天來得特別早,11月初便下起了雪,第二年3月初積雪才融化,那年的寒假足足放了3個月零3天。
  從12月初山上下了第一場雪,老師們就開始關注天氣預報,安排期末考試時間,因為他們知道,第二場大雪即將來臨,孩子們再來上課就不方便了。課程安排得很緊湊,剛好能在下大雪前完成。紅池壩小學所屬的文峰小學也會根據課程進度為孩子們單獨編制一套冬季期末考卷。
  小學建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
  一下雪,教室外的房檐吊滿一排冰溜,在陽光下亮晶晶的很是好看,掉下來卻是一把把鋒利的傷人武器。跑步是孩子們課間最喜歡的運動,一個個跑得像只兔子——以前教室里沒有足夠的取暖設備,太冷了就去廊道里跑上一圈,身上便暖了。
  課間休息,向翀彎下腰,用鐵鏟將教室外的冰碴一點一點鏟去。“冰碴不會自己融化嗎?”記者問。“娃娃們喜歡到處跑,踩到了容易摔跤。”他頭也沒抬,笑著繼續鏟。
  每天上午第三節課結束后的課間,是老師們最忙的時候,三位老師沖進廚房,一個淘菜,一個煮飯,一個人炒菜。飯菜必須提前做,因為海拔高,煮肉得一個半小時。上課鈴一響,又趕緊摘下圍裙跑進教室。
  冬日里,飯菜還沒端上桌就冷了,熱乎乎的湯鍋就成了主食。掌廚最多的向老師似乎會變魔法,總能把一鍋普通的湯烹飪得香氣撲鼻。丟一點生姜、蔥、蒜,再投進雞肉、香菇、粉條,倒一點麻油,就成了孩子們最愛的午餐。看著他們把碗里的飯刨得一干二凈,向翀覺得辛苦沒白費——肉和菜都是他和小羅老師每周末下山采購,得把一周的菜備好。上回下山時路面結滿了冰,汽車打滑原地轉了360度,把小羅老師嚇得說不出話來。
  每餐飯,學生繳2元,國家補貼4元,文峰小學每學期還要補助兩袋米和兩桶油。即使這樣,每位老師每學期還會主動貼進幾百元,保證每頓飯四菜(兩葷兩素)一湯。
  等來年天氣轉暖,伙食會更豐富一些。廚房里總是會多出來一捆瓢兒白,一兜水蘿卜,一把青翠的香菜……
  海拔高也有高的好處。每年五月間,滿山的野生高山杜鵑花像燃燒的云朵鋪滿山谷,老師就帶著孩子們去游玩。六一兒童節,他們會徒步去附近的寒冰洞,帶著煮好的苞谷、土豆,鋪幾張報紙開始野餐,孩子們的笑聲縈繞在紅池壩上空,在姚老師聽來,勝似世間一切美好的聲音。
  學校走了好多老師,又來了好多
  學校來來去去換了不少老師。但有的不是自己呆不下去,而是被“趕”走的。2016年,來了位能干的年輕女老師,教了一年半,姚老師主動推薦她去了其他學校。“那女娃娃還是單身,一直呆在山里,哪找得到對象呀。”姚禺礽咧開嘴笑著,臉上滿是褶子,很快又把頭深深埋下去。他怎么會希望這么好的老師走呢,可山里日子太清苦,不能耽誤了她的終身大事。他怕老師們不愿意來,又怕來了在這里受委屈。
  向老師和小羅老師是2017年來學校的。“90后”小羅老師的小孩當時才4個月。“沒得事,有爸爸照顧,能通視頻電話,相當于每天都能見著面。”不太愛說話的小羅老師羞澀地微微笑著。
  49歲的向翀以前在文峰鎮上教書,知道這里需要老師,二話沒說便上來了,每周末開車走一個多小時山路回家。天氣太冷太潮,右手和右腳的膝蓋關節時常冷得痛。他這樣的年齡和資質,完全可以申請去別的地方。為何選擇留下?向翀沒有直接回答。他說,父親是一位有31年教齡的教師,常說這么一句話,“不說別的,當一輩子教師,就得對得起學生和家長,對得起‘教師’這倆字!”
  同樣教了27年書的姚禺礽再過三年就到退休年齡了,孩子已經工作。他說,沒啥別的牽掛,干脆把家搬到了山上,這樣能多陪著學生們,愛人在附近的酒店打工。姚禺礽的想法很簡單:把這些娃娃盡心盡力教好,順利送入初中。“從這所學校出去的孩子,有的考上了西南大學、交通大學……還有拿了獎學金去加拿大留學的。”姚老師不善言辭,但說起自己的學生,滿是自豪。
  “有一個學生在,學校也會辦下去”
  紅池壩小學1956年建校,最初是一所中心校。2003年,學校由紅池壩森林管理局代管,變更為由巫溪縣教委接管,屬于文峰小學的村小。
  巫溪縣教委教育科科長劉曉峰說,受自然條件的限制,縣教委特批了紅池壩小學提前放假,可自主安排時間。有的村小慢慢整合到附近中心校,自然消亡。如今這樣的村級校點有50所左右。對于這樣的村小,盡可能創造更好的條件,老師也享受鄉村教師崗位補貼和鄉鎮工作補貼。“雖然這樣的學校辦學成本較高,但有一條原則——哪怕只有一個學生,只要老百姓有需求,學校就要辦下去!”
  學校條件越來越好,除了愛心人士關注,從2015年開始,重慶市還開展了“暖冬計劃”,為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小學陸續安裝供熱設備,解決山區高海拔地區學生冬季取暖問題。
  考試結束了。雪后初晴,透亮的藍天映襯著樹梢上掛滿的白雪,操場上鋪滿亮晶晶的光芒,很耀眼,那是雪粒反射的陽光。“老師再見!”孩子們開心又有些不舍地轉過頭揮揮手,跟三位老師道別。姚老師抬起的手久久未放下,一直目送孩子們到校門口。放寒假了!
  想去看海的孩子
  面對即將來到的,比其他小朋友長得多的假期,孩子們似乎并沒表現出特別的雀躍。“我想多上學,在學校,可以多學知識。”7歲的余桐消認真地說。
  在這個云端的山頂小鎮,除了山林就是田野,學校是他們了解外界最好的窗口。下一趟山,開車要一個多小時,全是險要的山路。父母要忙農活,這些孩子很少有機會去鎮上,更別說大城市了,全班只有一個孩子去過重慶主城。
  寒假作業不多,老師要求孩子們每周要在圖書室借一本書,四年級以上的寫讀書筆記。
  除了寒假作業,幫家里干農活也是他們的“作業”。9歲的李字鑫從小會放羊,拿起鞭子輕輕一甩,整個山谷都有回聲。只要一吆喝,家里40多頭羊準乖乖地跟著他走。他的理想是,好好讀書,長大后參軍保衛國家。6歲的劉宗玲已能幫著大人洗衣服、煮飯。8歲的姚金彪會劈柴,煮雞蛋面,這個喜歡笑、露出酒窩和雪白牙齒的男孩,理想是當廚師,可以給好多人做好吃的。
  相比寒假,楊明弟更喜歡暑假,因為每年夏天他給游客牽馬能幫家里掙上一筆錢。這個12歲的男孩,是個騎馬好手,6歲就會騎馬,根本不需要馬鞍,扯住馬鬃就能飛身上馬,他還要照顧10歲的妹妹楊明美。“我的心愿是去看看大海……”楊明弟小聲說。他聽說大海是天空的顏色,海岸線無窮無盡,“到底會是什么樣子呢?”他向往極了。
  外面的世界對他們來說,至少現在,還遙不可及。
  7個學生中,有一個患腦癱的女孩,是家長托付給姚老師幫照看的。她非常安靜聽話,看到學校有客人就會跑過去送上一個柔軟的擁抱。
  下雪了,孩子們也歡喜得很,10分鐘就堆出一個雪人,滾成一團打雪仗。姚老師扯著嗓子喊,“快拉上拉鏈!雪莫落在脖子里啊!”
  一年都沒擦的粉筆畫
  食堂黑板上有幅粉筆畫,占滿整面墻。沒人去擦,還像寶貝一樣保護起來,誰來也不許碰。作者是一位被孩子們叫做孫老師的人。
  姚老師記得清楚:2016年國慶節,孫先生和愛人來紅池壩游玩,無意中逛到學校,里外走了一圈,留下一句話,“我過段時間再來,為學校做點事。”姚禺礽只當他是“涮壇子”。沒想到第二年6月,他真的來了,還帶來了兩名設計師、十名建筑工人和幾卡車建材。
  趕工兩個月,在開學前,將校舍翻新了一遍。一樓是四間明亮的教室,為了取暖效果好,特地隔成小間。還有圖書室、多功能室、籃球架、兵乓球臺、洗衣房,教師宿舍的鐵皮屋頂也重新吊了頂。
  他們后來才知道,“孫老師”是重慶一位知名建筑設計師、企業家。更讓姚老師想不到的,夫婦倆選擇留在學校支教一年,除了教學校里最薄弱的體育、美術、英語,“孫老師”還經常給孩子們講山外面的世界。“紅池壩很美,但外面天地更大,你們要多讀書,一定多出去看看。”
  “孫老師”花了一周畫的黑板畫,有教室,有旗桿,有野花和白云,還有背著書包開懷大笑的小朋友,這就是他心中的紅池壩小學。
  老師和孩子們都舍不得擦掉,一直留在黑板上,畫畫的人大概很用力,粉筆畫每一個筆劃至今很清晰,就像昨天才畫的一樣。
  “我們想孫老師了,就跑來看看他的畫。”余桐消總覺得黑板上那個扎辮子的小女孩畫的是她。事實上,孫老師一直和學校保持著聯系,還承諾資助上一屆娃娃們的學費直到學業結束。(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紀文伶)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全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 日韩国产亚洲欧美在线 | 亚洲一级性爱片免费观看 | 中日韩AV综合在线 | 麻豆国产AV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