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來自邯鄲市實驗小學的四位老師,帶著全校三千名師生的厚重囑托,走進雄安新區賈光小學,開展了一次頗有意義的送教幫扶活動,和那里的老師和孩子共同度過了愉快充實的兩天時光。
其中,李強老師的出現格外引人注目。
早在2018年秋天,李強主動申請,到我市國家級貧困縣大名縣支教,成為大名縣七里店小學的一名支教教師。對李強來說,送教支教可謂駕輕就熟。
在賈光小學,李強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引人入勝的科學實驗,帶著孩子們徜徉科學的殿堂,激發孩子們科學興趣,培養科學素養,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送教前,李強認真準備,從材料到模仿實驗、試講、小范圍研討,每個步驟都嚴謹有序、細致入微。李強認為幫扶送教的“扶智環節”是關鍵環節,不可或缺,需要做好做扎實,因此,他還特地向學校提出,增加課后說課環節。
課后,李強從課后反思和教育發展前瞻兩方面內容,為賈光小學的老師們做了詳細講解。一方面,他從教學實務出發,有的放矢地從科學課設置、開展方法、實際操作的要領等方面介紹了經驗,讓大家借鑒起來簡單、實用、好上手;一方面,他從激發教師工作激情出發,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和未來,提出教育應該是“全人教育”,要給孩子們全面學習全面發展創造機會。
李強認為,改變必須從“我”開始,從每位老師的每一次改變開始。未來的教育應是融入式的,學校圍墻消失,學習隨時隨地。對于知識性的內容,孩子們可以運用智能交互,提高學習,大數據為每個孩子制定學習方案,考核學習進度,老師能做的就是人文教育、情感教育,補充智能系統的不足。可見,未來的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更高更難更強,要當一名稱職的老師,只能是與時俱進,沒有退路。每位老師,心里需要始終保持警醒,明白自己的不足,不能懈怠。記者王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