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供圖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葉雨婷)4月9日,清華大學校長邱勇發表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致辭。他表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全球性災難和全人類危機,科學理性是破解之鑰、團結一心是補天之石、必勝信念是希望之光。“清華109周年校慶必定是一個特殊的校慶。因為疫情,我們不能邀請親愛的校友們回到母校。但我相信,‘云校慶’會帶給我們同樣的溫馨、別樣的精彩,清華園也永遠是所有清華人溫暖的家。”
致辭全文如下:
自強的清華更奮進
——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致辭
在這萬象皆春、群芳競發的四月,我們迎來了清華大學109歲生日。我謹代表學校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和全體師生員工致以親切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向多年來關心支持我校發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庚子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洶洶而來。在這場“大考”面前,清華人與全國人民一道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以實際行動展現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清華精神。疫情發生以來,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學校快速響應、主動擔當,統籌推進全方位防控工作。教書育人是清華任何時刻都不能放棄的職責。通過全校性大規模實時、互動、異地、分散的在線教學, 2020年春季學期3923門課程如期開課,開啟了一場教育教學的深刻變革。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工作,盡最大可能提供幫助和支持,努力讓畢業生同學按時畢業、順利就業。學校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清華成立的學堂在線平臺免費向全球開放1900多門課程,清華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國內高校開設147個“克隆班”,與126所湖北高校舉行線上聯合就業招聘會。清華師生加快開展抗擊疫情科研攻關,已取得新冠病毒和受體相互作用位點結構解析、新型核酸檢測芯片試劑盒、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和高效抗新冠病毒抗體分離等多項重要科技成果,積極發揮科研攻關突擊隊作用,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2020年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考察調研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并發表重要講話,極大鼓舞和激勵了全校師生。2020年4月2日,清華大學成立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努力為國家疫病防控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提供有力支撐,為守護全人類的生命健康貢獻清華力量。
自強的清華人永遠以國家至上、以人民為先、以育人為本。在共和國發展歷史上的每個關鍵時刻,永遠都有清華人自強不息的奮斗身影。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5400余名師生圓滿完成群眾游行、廣場聯歡、服務保障等各項任務。由3514名清華師生組成“偉大復興”群眾游行方陣,向世界展示了清華人的時代風采。2019年,學校黨委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努力做到“立德樹人守初心、愛國奉獻擔使命、對照標桿找差距、行勝于言抓落實”,銳意進取、砥礪前行,以更昂揚的風貌書寫邁向世界一流大學前列的新篇章。
自強的清華人永遠以開放自信的胸懷走向世界。一所大學的辦學視野決定了她所培養的人才的視野。2019年,清華大學連任亞洲大學聯盟主席單位;與圣彼得堡國立大學分別向普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授予名譽博士學位,并共建俄羅斯研究院;與來自9個國家的12所世界一流大學共同成立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并擔任首屆主席學校。今年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給世界大學氣候變化聯盟的學生代表回信,期待同學們為呵護好全人類共同的地球家園積極作為。今年3月27日,亞洲大學聯盟舉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特別工作會議,全球14所大學領導人在線參與,清華宣布設立春風基金國際科研項目支持計劃,鼓勵和支持開展疫情相關的國際聯合研究。大學是人類文明的燈塔,需要精誠合作,共同撐起人類未來的一片藍天。
自強的清華人永遠以創新為矢志不渝的追求。過去一年,清華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的學術成果,成功研制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天機芯”;研發出世界首個基于憶阻器的完整存算一體系統,突破馮 諾依曼架構下的算力瓶頸。清華作為第一單位,獲2019年度國家科技獎11項;《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柒)》榮獲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一等獎。中國首個、世界最深的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正式啟動。學校進一步完善學科綜合布局、加強學科建設,成立天文系、車輛與運載學院;繼續推進文科建設規劃實施,發布《清華大學關于持續深化改革 提升工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清華大學關于持續深化改革 提升理科發展水平的實施意見》。學校主動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成立上海清華國際創新中心。在這個蘊含無限可能、充滿無限挑戰的大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創新精神是自強精神的最好體現。要自強,必創新;唯創新,才自強。
自強的清華人永遠執著于做有長遠價值的事情。2019年是清華大學“學風建設年”,學校深入開展學風大討論,召開學風建設大會,出臺《清華大學關于新時代加強學風建設的若干意見》,努力建立新時代學風建設長效機制。學校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建立重師德師風、重真才實學、重質量貢獻的評價導向,加強學術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學術共同體作用,發布《清華大學關于完善學術評價制度的若干意見》《清華大學研究生申請學位創新成果標準規定》。學術評價制度體現大學的學術品位,關系到大學的長遠發展。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精神氣質、一流的目標追求和一流的辦學境界。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2020年也是清華大學實現“三個九年,分三步走”戰略目標和綜合改革的收官之年。學校將圍繞“創新科研模式,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創新體系”召開第十八次科研工作討論會,制定2030創新行動計劃,繼續完善學術評價制度,不斷深化學風建設,進一步推進大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明年是清華大學建校110周年,學校新百年的發展將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事業中,清華大學必須肩負起時代使命,必須付出更為艱苦的努力,必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自強是清華人的精神底色,自強的清華人永遠保持奮進的姿態!
2020年必定會深刻地影響人類歷史進程。歲月將記住我們每一個人在2020年的思考、選擇和行動。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全球性災難和全人類危機,科學理性是破解之鑰、團結一心是補天之石、必勝信念是希望之光。危機催生了不確定性,危機也考驗著我們的意志和良知。人類對真善美的執著追求,將匯聚成不可阻擋的強大力量,人類終將戰勝人類共同的敵人。
清華109周年校慶必定是一個特殊的校慶。因為疫情,我們不能邀請親愛的校友們回到母校。但我相信,“云校慶”會帶給我們同樣的溫馨、別樣的精彩,清華園也永遠是所有清華人溫暖的家。“佳期當可許,托思望云端。”我相信,在山川澄澈、風月疏朗的時節,我們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相聚!我相信,未來,清華會更好、中國會更好、世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