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教育領域深入弘揚勞模工匠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導。以學習勞模工匠群體為抓手,切實推進新時代勞動教育,是學習貫徹《意見》精神,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變化和學生生活實際、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的重要舉措。
“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就像閃電走在雷鳴之前一樣。”勞模工匠不僅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持續推動著社會進步、國家發展,也是黨和國家事業的認同者、維護者和建設者,具有堅定正確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勞模工匠的思想引領作用,將有助于學校開展勞動思想教育,有助于端正學生的思想認識,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勞模工匠“用新的態度對待新的勞動”,以積極的勞動姿態、卓越的勞動創新、豐富的勞動創造、果敢的勞動擔當和無私的勞動奉獻,匯聚成推動時代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也激勵了千千萬萬普通勞動者堅守信念、立足崗位、開拓創新、建功立業。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趙占魁、吳運鐸、甄榮典,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王進喜、鄧稼先、蔣筑英、時傳祥,還是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袁隆平、包起帆、樊錦詩、郭明義、巨曉林、高鳳林,這些先進模范都讓我們深刻而生動地體會到了什么叫“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什么叫“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
勞模工匠也是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典型代表,是廣大學生學習勞動技能、培養勞動習慣的實踐導師。由具有較強技術能力、業務能力、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勞模工匠人才領銜組成的勞模工匠工作室,是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和制度創新為主要內容,以解決工作現場難題、推動所在單位創新發展為目標的群眾性創新活動平臺。這些既具有較大數量又具備較高質量、既具有系統性又具有規范性的勞模工匠工作室,是實施勞動教育的重要實踐基地,是學生感知、體驗、學習、實踐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的重要實踐場所,是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的重要實踐渠道,是強化學生勞動體驗、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的重要實踐平臺。
立足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實踐導向,以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為依托,充分利用全國的勞模工匠工作室資源,為各級各類學校多樣化勞動實踐提供勞動場所,聘請勞模工匠及其團隊成員擔任勞動實踐導師,讓學生在勞模工匠工作室的動手實踐中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提升勞動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僅學會一定的勞動技能,更能在勞動中深刻體會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改變命運、勞動締造幸福以及勞動開創未來的充實與快樂。(作者:彭維鋒,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授、中國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