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濕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長期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實際上,這款“奶粉”是一種固體飲料,并不具有特醫奶粉資質。
這令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發生的“毒奶粉”事件。當時,一些嬰幼兒因長期使用“毒奶粉”,導致營養不良,身體器官發育不正常,長成了“大頭娃娃”。如今,郴州再現“大頭娃娃”,令人心痛、憤懣。
有些寶寶由于代謝或者消化的原因,吃普通配方奶粉會出現一些不適反應,特醫奶粉則是通過食品技術調整奶粉成分,滿足患有特殊疾病或是特定醫療狀況寶寶的營養需求。特醫奶粉是特殊食品,國家相關標準對這類產品有嚴格要求。固體飲料在營養素的種類和含量上都與嬰幼兒配方奶粉相距甚遠,根本不能當做特醫奶粉食用。
去年12月,郴州就發生過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當時,涉事醫院內的便民藥店被關停,違規開方的醫護人員遭到處分。這才過去不到半年,當地再次曝出同樣事件,說明監管部門并未汲取教訓、徹底清查。此外,青島、寧波、廣州等地也在去年曝出過“固體飲料喬裝特醫奶粉”案件。
當年的“毒奶粉”事件令國產奶粉產業遭到重創,至今市場陰影都未消除,導致國產奶粉市場占比僅為三成左右。如今,特醫奶粉領域問題頻發,不利于奶粉行業發展,更威脅到兒童健康安全。對此,各地應引以為戒,監管要加碼發力,采取最嚴格的措施對相關行業進行清查整頓,在生產、銷售、流通等各個環節落實質量責任制,重罰嚴懲違法違規者,切實保障兒童食品安全。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