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點半,天還未亮,我們卻已拾起行裝踏上歸途。告別了熟悉的教室、講臺,以及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不舍在心中流淌。忍不住回想這短短十五天的暑期支教活動,我們帶著“筑夢·希望”的初心而來,只希望帶給他們小小的希望與溫暖,讓每個人都真切地感受到溫暖與關懷在傳遞的過程中帶給彼此的力量。
筑夢·遇見,“老師好”
七月十日傍晚六點,內心忐忑著,不知道環境怎么樣,不知道那里的孩子乖不乖,不知道怎樣更好地教學。就這樣經過長達十個多小時的旅程之后,我們到達了山西省呂梁市克虎鎮苗家洼村小學。
那天,炙熱的太陽懸在澈藍的天空中,夏日的紫外線在山上格外強烈,山路蜿蜒曲折,一面是高高的山,另一面卻是深不見底的山谷,懷著惶恐的心情走進了著所被大山圍繞著的小學。這種惶恐,在聽到孩子們、家長們和校長熱切的問候之后,頓時就消散了,心里一暖。有靦腆的小孩躲在家長身后,在家長的要求下怯怯地說一聲“老師好”;活潑的小孩則是直接跑到你的前面,亮亮地來一聲“老師好”。看到他們就想到了兒時的自己,不可言說的親切感油然而生。
七月十二日,我見到了所有參加我們暑期課程班的孩子們,當一個個孩子和我說著“老師好”,當我一筆一劃記下他們的名字,當我一聲聲讀著他們的名字,當我一遍遍確認著他們的面容,我意識到了肩負著的身為一名老師的責任。
筑夢·織夢,“老師,您辛苦了”
都說“支教一次,自教一生”,只有真正站在講臺上,才明白教書并非易事。初為人師的我,剛開始以為,從學生到老師,大抵不過是將自己要教的知識講出來罷,直至我邁出身為人師的第一步,我才知道我對教育的認識是多么淺薄。
由于孩子們所讀年級跨度大,我們分了三個班,小班為幼兒園,中班為一二三年級,大班為四五六年級。第一堂課就讓我這個數學老師有些吃不消了,幼兒園的小朋友坐不住,中班的小朋友總是忍不住說話,大班的小朋友比較沉默不愛發言。針對這些情況,我積極征求隊友的建議,集思廣益,針對幼兒園的小朋友,采取興趣教學,不僅教他們簡單的數字還引導他們畫畫唱歌等等;針對中班,在玩游戲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有趣的數學知識;針對大班,則鼓勵他們搶答,鍛煉思維能力和反應速度。
當我收到他們為我做的禮物,上面寫著“老師,您辛苦了“的字樣時,心中的感動無法言表,我想,這便是我想要的吧,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筑夢·離別,“老師,再見”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相聚的時光總是如此短暫,相逢仿佛仍在昨日。臨別前一天,不少孩子有哭了,那一雙雙泛紅的雙眼是不舍,那一個個擁抱的身影是留戀,那一份份離別的禮物是祝福。
最讓人感動的是,我們早晨六點的班車,有的孩子早早地起床來送別,問我們“老師,你們明年還會來嗎?“”老師,你們能不能不走呀?“從這些話里,我能看出孩子們,對我們的喜歡,他們喜歡我們的到來,喜歡我們的陪伴……
感謝這彌足珍貴的十五天,讓我真真切切地參與到這些孩子們的成長中,和他們一起繪制斑斕的童年,共同成長,看到那一抹抹笑靨,方知芳華不負,我們所有的努力,都因為點滴的改變而美好。(通訊員孫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