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扶貧扶志,,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送溫暖,進校園
愛心助學文藝表演
入戶回訪,現場辦公
現場宣講扶助政策
領取學習用品
群眾的肯定
入戶走訪慰問
學生們在“扶貧啟智勵志大講堂”主題活動上領取學習用品
——邯鄲市叢臺區教體局學生資助工作亮點紛呈
記者常慧杰 通訊員常曉娜耿發軍閆鵬飛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切實保障邯鄲市叢臺區貧困學生就學需求,叢臺區教體局根據叢臺區出臺的“3+3+5”精準實施方案,立足崗位職責,服務學生群體,積極配合民政部門,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在防貧攻堅行動中重點圍繞“完善全學齡段資助體系”“全面提升資助服務水平”“加強宣傳資助政策”“扶貧扶志(智)兩手抓”“培訓學習,增強內功”五個亮點工作做實做細,確保叢臺區教育扶貧兜底線、見實效。
著眼全區——構建全學段資助體系
叢臺區教體局大力積極開展“學前普惠園貧困幼兒國家資助”工作,旨在讓更多的幼兒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學前教育。對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全部實施“兩免”,2020年春季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共資助277人,資助金額16.225萬元。2020年春季非寄宿貧困四類學生生活補助惠及叢臺區所屬學校的460名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金額11.872萬元。
在叢臺區區委、區政府領導下,區教體局在全面落實國家資助政策的同時,積極搭建平臺,引導和鼓勵社會愛心企業捐贈,支持扶貧事業,創新性地開創了完整的全學齡段教育資助體系——捐資助教愛心專戶。進一步提高資助標準,構建了從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覆蓋全學段的資助體系,讓叢臺區學生沒有后顧之憂。自“愛心專戶”成立三年以來共資助困難學生兩千余名,救助金額近500萬元。
優化管理——提升資助服務水平
叢臺區最先引入國開行優質高效的服務理念,以“最多跑一次”為工作要求,合作開辦生源地助學貸款業務,進一步提高民生服務質量。在與國開行合作之前,學生貸款手續比較繁瑣。需要貸款人到戶籍所在地村委會或居委會出具相關證明,情況不熟悉的家長常常來回跑幾趟。現在流程變得簡單,貸款人提前在網上申請,然后帶著身份證、戶口本和大學錄取通知書到資助中心辦理即可,從資料審查、貸款知識考核、信息錄入、簽訂合同等環節,不到15分鐘即可辦完。
自2018年開展國開行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以來,叢臺區教體局共辦理大學生助學貸款資金335萬元,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435名。
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為了讓困難學生能夠以安全便捷的方式領取資助金,區教體局克服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僅用兩周時間就完成了聯系學校、收集資料、審核資料、對接銀行申卡、辦卡再到統一取卡、發卡等一系列程序,為區屬學校的774名困難學生統一辦理了2020年春季資助卡,發放資助金31.797萬元,高質量完成了2020年春季學生資助工作。
濃厚氛圍——深入宣傳資助政策
一方面,區教體局指導區屬各學校采用多種宣傳方式進行資助政策的宣傳,印發了《致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致初中畢業生的一封信》等7萬余份資助政策宣傳單向全區在校學生發放,并通過班會、家長會、街頭宣傳、報紙、網絡、微信群等方式進行宣傳。深入全區87名建檔立卡戶學生家中進行政策解讀,確保其悉知應享有的扶助政策。
另一方面,局相關領導帶隊深入30多個社區,把各學段的惠民資助政策進行了廣泛宣傳,此次活動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和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資助政策的知曉度。
扶志啟智——增強學生勵志求學信心
在做好宣傳工作的同時,區教體局注重將學生資助幫扶與德育智育內容相結合,使愛心資助與扶志啟智相統一,創造利用各種條件不失時機地引導轄區內困難家庭的少年兒童樹立“奮斗改變環境,知識斬斷窮根”的觀念。
2019年10月17日,是國家第6個扶貧日。區教體局牽頭區民政局、人社局、團區委等部門,組織百位學生及家長代表在連城小學舉辦了以“扶志啟智傳播中華正能量,愛心育人培育叢臺新棟梁”為主題的“教育扶貧扶志啟智大講堂”,既為學生、家長宣傳了扶持政策,也堅定了貧困學生立志求學的信心。
不斷充電——苦練教育扶貧內功
為使教育扶貧工作人員盡快熟悉教育扶貧各項政策,提高資助工作效率,區教體局精心研究,細致編印了2000余本《邯鄲市叢臺區學生資助工作手冊》,對資助政策的申請條件、流程、資助標準進行了詳細明確的編印,為教育扶貧工作者明確了工作思路,指引了方向,大大提高了資助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同時,樹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學習意識,分派相關人員前赴武漢進行充電學習,不僅學習先進經驗,去年還與武漢扶貧工作人員交流分享了寶貴經驗。通過交流,工作人員堅定了教育扶貧信心,立志與全國各地的同仁們在脫貧攻堅戰上一同努力奔跑,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奉獻力量。
在教育扶貧工作中,叢臺區教體局始終堅持“困難當前我當先,關心關愛一直在”的工作姿態和敬業精神。在以后的工作中,叢臺區教體局將繼續發揮并認真落實教育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助力作用,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抓鐵有痕的工作作風,不斷提升教育扶貧工作水平,打造叢臺教體系統資助工作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