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家風家訓,聽老一輩人講,勤儉節約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傳家寶”。雖在21世紀的今天,物質條件相對于過去生活的條件好太多,但我們全家人仍然謹遵“傳家寶”的教誨,從不鋪張浪費。
勤儉節約的家風源于我的祖輩,尤其是我已過世的爺爺。聽媽媽說,爺爺的一生坎坷,七八歲時便給地主家放牛。新中國成立后,他擁有了自己的土地。從此,爺爺就把這塊土地當作自己的命根子,播種、耕種、收獲,樣樣精打細算,舍不得浪費一粒糧食。直到過世時,他還依舊恪守著節約的美德。爺爺曾教育我:“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我們不能忘記以前艱苦的生活。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爺爺雖然不在了,但是勤儉節約的精神永遠存在我心中。
爸爸媽媽這一代傳承了爺爺勤儉節約的優良品德。節約不僅只體現在糧食上,更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完電腦或看完電視后不關閉電源,是一種“罪過”;不隨手關閉水龍頭,放任水流,似乎就是犯了“彌天大錯”;舊了,但還能穿的衣服扔掉,就是“罪惡滔天”。像面包這樣的零食就好像是“奢侈品”一般,從來不會出現在我的家里。我曾無數次抱怨爸爸媽媽的摳門,他們總是笑而不語。長大后才明白爸爸媽媽的做法,其實是一種勤儉家風之美。在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勤儉節約仿佛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早已深入我心。每當浪費之心開始作祟時,我總能記得爸爸媽媽的教誨與爺爺那句語重心長的話。
作為勤儉節約家風的傳承人,更應把勤儉節約的美德發揚光大。我因此大聲倡議:讓節儉成為習慣,讓節儉成為生活方式。讓我們一起肩負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節儉深入人心,讓我們一起當這優良家風的傳承人。 何椒蕊
?。ㄗ髡呦岛愂泻絽^太行學校八年級1班學生)